财经辣评|塑料管大行其道,“禁管令”真的能发威?
2020-07-15 15:39 原创
“限塑令”实施十余年,效果不尽如人意

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丁玲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的餐饮行业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在餐饮市场,塑料吸管一直颇受商家和顾客欢迎。但塑料吸管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道“死结”。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但每一根的降解时间可能长达500年,且回收利用难度大。

“禁管令”之下,“生产端”和“使用端”多家头部企业率先行动。多家吸管制造企业在做可降解吸管;包括星巴克、麦当劳中国、喜茶在内的的多家餐饮企业都不同程度减少使用塑料吸管。

笔者认为,头部企业的率先行动给“禁管令”的顺利实施开了个好头,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要全面推行“禁管令”,中小型的传统吸管制造企业以及餐饮行业主体不容忽视。

如何让中小型传统吸管制造企业不再受制于资金成本、技术等因素,转型生产可降解吸管,成为当务之急。

塑料吸管的生产成本相当低廉,普通吸管的成本仅在1分钱左右,纸质、聚乳酸吸管的成本一般在3—4分钱,不锈钢、玻璃等可重复使用的吸管成本就更高了,在2到4毛钱不等;同时聚乳酸产品的保质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一旦保存时间过久产品就会降解,这也给厂家库存积压带来挑战;

此外,相对复杂的制作工艺也让不少中小企业感到头疼。受制于此,在国内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做可降解的同时,小企业还在持观望态度。

这也引发社会对“禁管令”步“限塑令”后尘的担忧。

“限塑令”已施行十余年,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从限塑到卖塑”的怪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容易,供应不断。

因此此次必须从根子上把塑料吸管拦腰“掐断”。

而从使用端来看,要想“禁管令”顺利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来说消费需求,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大多数消费者对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与支持,但仍然有消费者表示停用之后有些不便,这对于那些对吸管使用依赖较高的奶茶店、饮品店来说是不小挑战,毕竟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若觉得体验不好,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别家;同时,使用纸质或者可降解塑料吸管也意味着经营成本的上升。

两种因素叠加下,商家停止供应塑料吸管容易动力不足,塑料吸管或仍有机会在市面上广泛流通使用。

总的来说,距“禁管令”的生效期已不到半年,要想真正将“禁管令”实施到位,笔者认为,“生产端”和“使用端”需要同时发力。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突破创新,塑料吸管的环保并非难事。生产厂家既可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来替代,也可用纸或竹子去替代,摆脱技术难、实现降成本。同时也要改进制作工艺,优化使用体验;餐饮商家则可根据不同消费场景来选择替代产品并引导消费者使用;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对于塑料制品的依赖,促进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形成。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