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栽包谷,除了锅粑不得饭。改种南瓜,产销不愁,收入翻倍。”
时下正值仲夏时节,贵州织金县的田间地块一片郁郁葱葱,地里铺满了绿色的南瓜藤蔓。一个个又大又长的南瓜在绿色瓜叶的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
2016年,中央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广州“接棒”深圳,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区县结对格局下,两源相汇一带的黔西县、织金县,由花都区结对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场以南瓜为媒的造血式扶贫,在织金拉开序幕。并带动当地农业大发展。在广州花都的帮扶下,如今织金县的南瓜不仅走出了大山,更走出了国门,远销海外。
10万订单
让南瓜在贵州开花结果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在这里,织金人民祖祖辈辈种植的是玉米和蔬菜。可是贫瘠的土地却难以养活靠地吃饭的人们。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但是种啥啥不活。”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种洋芋,不行,土质太瘦;种水稻,不行,稻田太少;种烟叶,不行,长到一半就开始枯萎。无奈之下,只能继续种玉米。
白岩脚村的村主任夏厚远想起往年种植的情景,不住摇头:“土地是在太薄了,一亩地只能产700斤左右的玉米,一斤玉米的价格是1.2元,也就是说1亩地一年下来只有800元的收入,还要除去150元的肥料钱、种子钱,还有劳力。村民很多时候都是在亏钱。”
得知当地情况,广州市花都区为当地引来了农业龙头企业。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着广阔的销售渠道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南瓜大王”。在织金县,耀泓农业盘下了8000亩地自己经营,另与当地农户下了100000亩南瓜种植订单。
“2019年我们县主导种植南瓜产业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因为对南瓜种植不熟悉,他们并不看好这一产业。我当时也是抱着‘种着玩’的心态,去政府领了两包瓜种,种在自家后院,不曾想就这两亩南瓜竟然卖了5500多元。”
提起当初种南瓜的经历,织金县的不少农户笑言,虽说当初期望不大,但后来的收获却让他们一下就提起了对南瓜的兴趣。
在织金,当地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改变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自种自收的独家经营,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广泛参与南瓜产业发展。由县农投公司与农耀公司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南瓜“订单收购种植协议”,鼓励能人大户、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牵头组建合作社,开展南瓜订单生产,让农户跟着合作社抓生产、兴产业、闯市场,抱团实现“集约化”发展。
按照“产多少收多少”的原则,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了种植订单,采取“保底价+浮动价”方式向农户收购南瓜。为了让村民放心,消除村民疑虑。花都区与当地县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实行“价格双轨”收购南瓜,按0.36元/斤兜底价保底收购,至于收购价则按市场价浮动,按照批发市场当日电子信息公布价格为准,凡超出兜底价部分,按超出部分的百分之五十返还农户,即农户售卖南瓜,不仅能得到政府规定的兜底价还能获得按市场涨幅的收购价。
“从年初的整地、施肥、盖膜、点籽到中期以蔓、牵藤、除丫、除草和后期田间管护、采收等都得到了广州企业的大力帮扶和技术指导,为我们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村民如是说。
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打造全产业链
如今的织金县村民,再也不用为了几百元而忙活一年。当地村民为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如今的一亩地该种南瓜后,可收成6000斤-8000斤的南瓜。一斤南瓜的收购价位3.5角,一年光是收成就有1700多元。一亩地比以前足足多了1000元。
为了解决南瓜生产、加工、销售等问题,织金县引导企业在三甲街道投资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对南瓜、萝卜、蔬菜等进行精深加工、冷藏,变单一南瓜种植为全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园区项目位于织金县三甲街道裕民村,占地110亩,建设总面积达46000平米,其中厂房面积12000平米,建有AD蔬菜烘干线、精品蔬菜干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产线、和6000平米的冷库,已于2019年投产,预计项目年产值可达1-2亿元左右。
随着现代农业项目的落地,去年解决三甲街道和惠民街道务工400余人,其中以女性占比80%为主,解决长期女性务工300多人,月均工资可达3500元/月。项目自去年11月份投产以来,累计发放务工工资110多万元。未来园区除了生产生鲜南瓜与南瓜粉外,还将生产南瓜干、南瓜面、南瓜饼以及南瓜籽油,项目年产值5亿元左右,解决织金县500个工作岗位。
目前,织金南瓜已成功顺利出山,远销韩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织金县打造南瓜大县的发展之路也正积极的向前推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