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创新,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国际国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复杂局面,主动融入全球化发展,十八大以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深港澳合作,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取得了巨大成效。
深圳的历程是我国40年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其初始之时就是以对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从“杀出一条血路”的大胆开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水平开放,蕴涵其中的成功基因就是坚持开放不止步,以开放引进资源,以开放走向国际市场,以开放倒逼创新,以开放影响世界,终于锻造成为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领跑者。
在率先开放中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
早在1980年,深圳特区起步之初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积极引进三资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快速推进工业化,并逐步形成了电子、缝纫、纺织、机械等重点行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通过“两头在外”,低成本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深圳制造业得到逐步扩展并在与国际市场互动中不断转型升级。
到1992年,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4%,“三资”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9%;加工贸易对深圳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产生了闻名遐迩的深圳速度,初步形成深圳特区的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制造业增加值从1979年的0.23亿元提高到1992年的117.61亿元,年均增速高达58.0%,占GDP比重从1979年的11.8%提高到1992年的37.1%,提升了25.3个百分点,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大支柱行业,这也意味着深圳产业成功嵌入国际产业链。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深圳加快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转方式和调结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型扩张开始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大幅攀升,1993年,深圳货物出口总额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8.1%,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2.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仅为8.8%;到2012年,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降至4.6%,比1993年下降43.5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8.4%,比1993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升至28.0%,比1993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制造业结构逐步向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成为深圳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2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1%,比1993年提升2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9万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1.0%,比200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2009年增长44.1%、92.7%和108.1%。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以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支撑,深圳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1676万美元提升到2018年4539.22亿美元,年均增长26.4%,外贸出口连续26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一大批优质外资项目纷至沓来,落户深圳;深圳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位列全国内地城市第一。深圳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引领我国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领跑者”。
在高水平开放中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
2001年,中国加入WTO,面对全国各地纷纷开放的百舸争流局面,深圳原有的政策先行优势不再明显,而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水电、劳动力资源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深圳政策优势不再突出,地缘优势也有很大的弱化,生活指数、商务成本都比较高,2002年后的一段时间,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曾经深深笼罩着深圳人。
深圳如果不走创新驱动的道路,新旧动能不能够顺利转换,产业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深圳决定以更开放的环境匹配科技创新,以对标衔接国际最前沿科技产业的思路,加强重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深圳走在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逐步成为合作创新的“领跑者”。
深圳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圈”,抓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未来型企业,在现代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质变。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深圳龙头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并购、国际市场拓展中,屡屡赢得先机,且投资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使开放发展能级不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引领大湾区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好路,从而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真正占据主动。深圳不断发起“原点冲击”,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经济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布局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大力发展以5G、8K、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力打造科研新起点、技术新起点、产业新起点。用新技术、新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科技创新助推深圳发展成为中国“硅谷”。
新时代深圳率先打造更具时代引领性的世界级国家科学中心,广纳全球科技人才与成果,建设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编制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集聚。可以预见,强大的产业基础与供应链优势,以及日渐成熟充分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创新环境必将促进深圳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创新策源地。
在双向开放中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竞争新格局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鼓励深圳在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粤港澳合作等方面迈出新步伐。新时代开放的特征就是双向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这是中国从对接国际市场逐步走向引领国际市场的开始。深圳毫无疑问地成为向世界输出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的最前沿。
“一带一路”共建7年来,华为、中广核、招商局国际等一批深圳本土企业项目,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以及广东省“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清单。深圳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的企业(机构)超过4000多家,位居全国地方城市前列;深圳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在全国地方连续保持第一优势;以高科技为主的深圳优势产品享誉国际市场。
深圳在高交会、金博会、物博会等国家级国际展会上,增设“一带一路”专区专馆,同时每年与沿线国家在深举办上百场产品、产业和技术交流活动,对接各类合作需求。为深圳赢得更多国际美誉度。深圳作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正努力加快与港澳推进深度协同,着重完善“一带一路”服务体系,打通“一带一路”“最后一公里”,构成涵盖产业协调、资本合作、人才培训、风险防范等相关内容的多层次国内支持体系和海外促进网络,引导大湾区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聚焦高端产业、投资形态多样、资源高效配置的对外投资合作全球布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与世界同行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行动,深圳深刻领会其意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构建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形成深圳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深圳以前海自贸区建设为核心,打造新时代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前海作为深圳现在和未来的城市新主场,这里将开启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下一个40年。前海以面积仅28.2平方公里的小小“身躯”,释放出巨大的改革能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前海时,嘱托前海“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前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突破口,其实质就是以双向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突破对外开放局限,并发挥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大局作用,将前海自贸片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为全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合作共试,逐步形成了覆盖八大板块制度创新“前海模式”。2015年挂牌以来,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2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0项,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5项,全省复制推广69项,全市复制推广165项,制度创新总指数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一。
前海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大力促进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逐步成熟的前海自贸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不断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起点,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规则走向世界的新开端。深圳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竞争的“领跑者”。
在文化开放中提升人文湾区软实力
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支撑区,在文化开放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文明鉴照,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建设人文湾区已是大势所趋。
深圳历经40年开放发展,已经成为多元文化交融创新之地,深圳所积淀的开放包容胸怀、改革创新精神、爱国敬业秉性……凝练成深圳新时代的城市气质,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是它在中国崛起进程中面向世界的一次重新亮相!深圳将以中华文化之自信融汇世界文化之精华,成为提升人文湾区软实力的“领跑者”。
深圳作为人文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尤其是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必将向世界展示并传播中国文化的感召力与引领力。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深圳要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提升城市文明软实力,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创造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促使“一带一路”遍开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璀璨之花,进而也让深圳成为能够汇聚世界人才的人文城市。
同时,以文化拓宽国际经贸“朋友圈”,联合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型国际经贸交流平台,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强化与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协调发展新格局。
40年筚路蓝缕,40年砥砺前行,40年成就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寄予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深圳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排头兵使命,为实现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展现特区新作为,作出特区新贡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奋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继续成为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领跑者”。(刘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资料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