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证科 |《寻狗启事》: 讲好故事还不够
2020-07-11 15: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寻狗启事》抒发的是男权社会里落魄者的愤懑,而《春潮》展现的却是女性群体不可说的“隐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跟《春潮》以母女关系为焦点类似,《寻狗启事》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关系别扭的父子。这也成了它们有可能争取更多观众的基础——若非转为网络播出,这两部文艺片或许并无跟其他院线片一拼之力。

但“文艺片是否有票房号召力”向来是个伪命题,根本原因在于“文艺片”的定义在业内便从未真正统一过。那些外人看来钟情于拍“文艺片”的导演,也多数不肯承认自己拍的作品就叫“文艺片”。这种“说不得”的心情大致是因为外界虽未厘清什么是“文艺片”,却普遍觉得这类电影代表了装腔作势或晦涩难懂,而刻板印象——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那些坚持独立自我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创作者们最避之不及的。 

同被视为“文艺片”的《春潮》和《寻狗启事》不是同类风格。前者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却并不现实,甚至还辅以不少超现实的寓言式影像;后者则是一个多台词的现实质感故事,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帮教授带狗却不小心丢狗讲起,尽显普通人在当地人情生态圈中处处碰壁的囧态。这恰好对应了两部作品不同的使命:《寻狗启事》抒发的是男权社会里落魄者的愤懑,而《春潮》展现的却是女性群体不可说的“隐痛”。

影片里的父子俩是两种不同的落魄。怼天怼地的老张看似傲娇,骨子里却是年轻时吃透自尊带来的苦头后剩下的落寞与妥协;而看似比父亲处世更圆滑的小张实际上却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不愿用歪门邪道谋求留校名额,最后“输”给了自己爱慕已久却始终没勇气表白的女同学——因为她付出了小张无法付出的“代价”。

身为鲁迅美术学院影视专业教师的导演蒋佳辰并没有在处女作中炫耀学院派的功底。身为东北人的他在作品中直接采用了东北演员和东北方言,接地气的故事讲述方式让《寻狗启事》与普通观众几无距离。但这也导致影片的艺术韵味稍嫌不足,尤其是女同学的故事线容易被提前猜出悬念,进而减弱观众对后半段剧情的期待感。

更重要的是,过分重视“讲述”本身而忽略对画面质感的雕琢,让《寻狗启事》这部“原院线片”在网络平台显得有些泯然于众。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跟“文艺腔”更足的《春潮》,或是有明星阵容的同期作品《灰烬重生》,抑或那些噱头更足片名也更抢眼的网络电影相比,《寻狗启事》激起的水花都不算大。当然,对于小成本制作来说,讲好故事已然及格,其他的都算苛求。(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资料图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