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德振
昨日深夜,在“呼呼噜噜”的大睡中,突然做梦回到四十年前青春年少时的高考试场——
破旧的教室,昏暗的灯光,摇摇晃晃的桌椅,四面透风的黑墙,“吱吱窸窸”的窗户摇响声,监考老师来回巡考的踱步声……我额头渗满冷汗,不停用手擦拭,又不停嚼笔头,眼望黑咕隆咚天花板发呆,冥思苦想而找不到任何破解答案;我想抄袭同桌女同学的答案,她又用手肘死死地压住考试卷,纹丝不动,几次用手肘顶她,她无动于衷;想瞄后面一个“结拜兄弟”同学的答案,监考老师又来回监视着,再说字又是反的,根本看不清楚……
真是急死人、憋死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完完全全给“吓”醒了。
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了,索性披衣起床,走进书房,拿起笔,打算把梦中的考试场景记录下来,可再一想,仅记录朦朦胧胧中的考试窘境又有什么意思和价值呢?它不过是莽撞少年平时不好好读书、考试起来手忙脚乱的一种心理投射和跨时空反应罢了。再一深思,事实上,无论是求学阶段,还是后来走向社会,每个人一生无时无刻不与“考试”关联。
因此,由“梦中的考试”引申到现实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天天面临复杂多变的生活、高度紧张的工作、光怪陆离的各种诱惑、五花八门的挑战、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与态势……种种多元的“隐形考试”,同样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认真的思考,反复的审题,最终落笔书写下最正确的答案,如果时间从容,尚需反复校对、校正,以防偏差或跑题才好。
可是,这种在人生场中无处不在的“考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真对待,慎重思考,反复盘算,并且写下“最佳答案”的。一些人在工作中把岗位所赋予的担当与责任考试“答卷”弄得答非所问,潦草不堪,或涂涂点点,乱七八糟;有的人甚至敷衍塞责,错漏百出,离题万里,最后弄得自己郁郁寡欢;还有的人因为“考试”频繁甚至愤世嫉俗,埋天怨地;另有一些人在生活中把人生赋予的伦理责任与孝心、爱心“答卷”也是弄得像鬼画符,一塌糊涂;有的甚至“一题错”,“题题错”,“步步错”,不仅影响个人心情,而且还埋下矛盾,把家庭弄得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反目成仇。
求学路上再多考试,只是为了进入社会后能够明大义,知是非,精致实用,少走弯路,不入歧途;而社会考试却近乎每个人的“终级考试”,不像学校考试,一次考不好,可以重来、再考,社会考试一次考不好,有时可能输掉的是“终点”,甚至是致命的结局,再也不是焦急得额头冒汗、夜不能寐的问题了。
面对人生无处不在的各种考试,我觉得一个人要有自知、自律、自信的定力,既不要被“试卷”的难度吓懵,也不要被“试卷”的花哨所迷惑,还不要急于解答,要反复审题,缜密思考,找到最佳解题路径;如此,就一定能够找到和书写出人生平顺和幸福的各种答案来。
如此想来,“梦中的考试”不过是平常生活的一种心智碰撞和对现实的心理投射映照而已,但还是有警示与提醒作用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