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港共成长!香港回归23年,正是“港二代”融入国家发展的23年
2020-07-01 17: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香港回归这二十三载,面对机遇与挑战,这些和香港共成长的“港二代”以自己的方式,让家族事业有了新的篇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受访者提供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的父辈怀着一腔热血,在粤港澳地区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三十多年过去,他们这群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继承了父辈的坚韧和勇气,逐渐成了家族企业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香港回归这二十三载,面对机遇与挑战,这些和香港共成长的“港二代”以自己的方式,让家族事业有了新的篇章。

扎根香港、融入粤港澳发展的地产少帅郭基煇——

乘大湾区建设“东风”让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郭基煇

在美国斯坦福拿到管理科学及工程学士学位,并在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香港青年郭基煇选择投身国际投资银行,从事融资相关业务。

2008年11月,郭基煇决定回到家族企业新鸿基地产(以下简称“新地”)工作,随后在集团出任香港及珠三角地区若干主要住宅及商业项目的项目总监。

2013年4月起,他开始全权负责集团华南地区的地产业务。

为改善香港居住环境出力

1972年上市的新地是香港知名的地产发展商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除房地产外,新地在电信及资讯科技、基建、物流等方面均有涉猎。

郭基煇告诉记者,新地扎根于香港,“我们秉承‘以心建家’的信念,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和祖国的支持下,致力于解决香港居屋短缺的‘老大难’问题,积极开发土地,为香港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据郭基煇介绍,香港房屋供应一直较为短缺,“有报告预测,未来四年公营房屋落成量为年均20400个,远低于政府目标的30100个单位;未来五年(2020年至2024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为每年平均16000个,较去年预测的2019年至2023年年均落成量少14%。当前香港有超过9万个劏房户,即约21万人居住于劏房,居住环境不理想。”

郭基煇说:“我们所说的‘以心建家’中的‘家’不仅指的是我们建造的楼宇,而是指整个香港社会。本届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希望能够共谋新突破,所以我们也希望出一分力,切切实实帮助这些家庭,建设更温暖的家。”

为达到这个目标,今年年初,新地与非营利机构全方位合作,在香港元朗东头兴建“同心村”。

郭基煇说:“该项目预计2022年落成后,可为1600个基层家庭提供居所。”除同心村外,新地还将额外提供两块位于锦田南和古洞市中心的地块用作兴建过渡性房屋。“连同同心村,3个项目将惠及逾6000个家庭。”

郭基煇说:“我自己也曾多次去考察该地块,周边配套十分成熟。我们希望提供一个舒适的小区及生活空间。”

看好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

在郭基煇看来,2019年2月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于粤港澳三地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香港未来的发展机遇。大湾区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的措施也已公布,例如刚刚宣布的‘跨境理财通’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势必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2019年3月,新地投得南沙庆盛地块,这也是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在大湾区取得大型综合商业用地的香港地产发展商。

“我们希望凭借广深港高铁和南沙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环境,将这一地块打造成大湾区的商业中心。”

对于庆盛地块,郭基煇已经有了很多想法。他表示,创新科技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我们看到,庆盛站周围已有大批创科产业聚集,包括广州南沙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南沙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先导区、庆盛人工智能孵化器等。同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也坐落于此。

“可以预见,未来庆盛站周边一定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我们在此发展的地标项目也必将受惠于蓬勃发展的创新科技”。

本可从事IT行业,却出入田间地头的科技农业推手何定国——

内地工作十几年营商环境更好了

何定国

人生跑道的变换,有时就是来得措手不及。2006年前后在加拿大学习电脑编程的何定国,或许很难想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将与肥料、农田、水稻种植等农业项目密切相关。

“我记得第一次把家中生产的肥料带回加拿大时,我们自己家和我朋友家的花园还都是杂草丛生,因为完全没有打理。”

何定国笑着说:“当时,朋友正准备回国,想把房子卖掉。加拿大的房子如果花园比较漂亮的话,价格会更有优势。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肥料拿给朋友用。”

让何定国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一番修整与护理的花园重新焕发了生机。“后来我又拿来一些肥料给种植花旗参的朋友试用,效果也很好。朋友们建议我帮家里打开加拿大的渠道。”

随后,何定国尝试联系有关部门,可经成本核算后,何定国最终放弃了开拓加拿大市场的想法。

但这次尝试让他意识到,原来家里在做的生意,和他想象的农业企业不一样。

了解家族企业后决定回国

何定国的父亲何飙于改革开放初期,就从香港来到广东佛山投资机械、陶瓷、进出口贸易等相关产业。上世纪90年代,公司开始转型,尝试推广有机农业,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由此创立。

“但这个想法在那个需要解决温饱的年代,有点太超前了。”何定国坦承:“当时内地很多农户想的还是解决产量的问题,觉得环保农业的技术和服务不太用得上。所以当时公司的生意并不算很好。”

虽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推广科技农业的理想。何定国说:“我们最早的专利技术是在2000年时完成的。当时,农民收割完稻米以后,很多禾秆就直接烧掉了,这有一定的工作量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我们就开发了一个产品,使用两公斤这个产品,就可以让几百斤的禾秆还田。”

随着对家族企业的深入了解,何定国决定回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科技农业、环保农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何定国说。

发展科技农业大有可为

从一名有机会坐在电脑前从事IT行业的潜在“码农”到如今经常出入田间地头的科技农业推手,何定国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

“从最早解决温饱需求,到如今追求更高品质的安全食品,大家对于食物、对于农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据介绍,自2008年起,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及高校等单位协同创新,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分别在湖南、广东的多个地方,研究金无踪(土壤修复剂)对重金属污染稻田稻米的降污效果以及对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效果。

如今,何定国又和团队参与海水稻种植的技术研发。“粤港澳大湾区有那么长的海岸线,供港农产品也有巨大需求,发展科技农业,我觉得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在内地工作十几年,何定国最大的感受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项目的申请和执行都有章可循。当下我要做的,就是把家族企业已经获得的专利,更多地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