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6月26日,广东惠州一对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去公园4米高的深水域游泳,父亲为其带上游泳圈和安全绳后,便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将孩子交给岸上的妻子照看。不料,或许因为远离父母,孩子一时惊慌,竟挣脱了游泳圈和安全绳,在水中挣扎着下沉。等父母发现过来时,孩子已不幸溺亡。
每年夏天,因游泳溺水死亡的事件都屡有发生。“溺水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广州120院前急救培训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胡峻岩说。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指出:1-14岁阶段,中国青少年儿童的首位死因是溺水,占比约一半。其次为道路交通伤害,占比三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1-4岁的宝宝,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为脸盆、浴缸和室内水缸;5-9岁的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为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的少年,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为池塘、江河和湖泊。
受疫情影响,广东多地游泳馆到现在还没开放。进入夏季后,对于野泳,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进入“龙舟水”时节后,河水水位上涨,水流不仅浑浊且湍急,在部分河道区域更有可能形成漩涡、暗流,过往船只形成的波浪也会对游泳者造成伤害。
胡峻岩介绍,关于溺水,我们可能存在多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从而放松了警惕。实际上,在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游泳,可能会被水草缠住脚、碎石划破脚,或者陷入淤泥中,进而发生意外。而且一旦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等,也可能导致溺水。
“游泳圈可以很好地保护水中的孩子。这是错误的!游泳圈不是救生圈。”胡峻岩解释,游泳圈是一种水上充气类玩具,与救生圈相比,游泳圈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很差,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孩子在使用游泳圈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陪同。
“孩子发生溺水时,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肯定能被及时发现?”胡峻岩告诉记者,实际孩子遭遇溺水时,不一定动作很大,更接近于无声,甚至可能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不动,往往被误认为在练习憋气。一旦错过,后果严重。
预防孩子溺水,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时刻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时,无论是在泳池中、澡盆里,还是在开放性的水域中,家长都不要大意,只顾自己玩;如果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游泳池、海边游泳,要做到时刻看护,必须让孩子待在家长一臂以内的范围。因为溺水随时可能发生,并且其过程很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文图无关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