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异常关键却少有人知的重要岗位。每一名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医生都会在患者的CT影像上勾画出需要治疗的肿瘤病灶,随后由放射科的物理师设计具体的治疗计划、确保放疗设备精度和“靶向”打击精度,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确打击。
在普通三甲医院,放射科物理师进行的放疗操作多为针对“光子设备”的操作。但上海市委市政府经过10多年的筹谋,2015年在全亚洲第一个花费10多亿元引入了被誉为癌症患者“救命稻草”的质子重离子设备。在针对肿瘤的精准打击方面,这台昂贵的仪器被世界各国专家认为“不易伤及病灶周边正常细胞组织”。
这台设备的到来,对本就奇缺的物理师队伍,提出了重大挑战——“救命”设备,会熟练操作的、高智商物理师却不够用。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放射科的物理师处于“奇缺”状态。
“全国大约有4000名物理师,其中不少是由技术员、护士转岗而来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胡伟刚告诉记者,我国现有1万多名放疗医生,按照医生与物理师的最佳配置比例,现在全国还缺少6000余名物理师。
其实,早在2013年,在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提前过问、布局下,上海方面就开始着力填补国内这一紧缺人才培养的空白。结合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对物理师人才的需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牵头,联合其他部门和院系,共同筹备并启动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方向)硕士培养项目,至今已培养6届52名硕士生。
行业新、专业新,目前从事物理师工作的“科班”高材生,几乎都是85后、90后青年人。但据记者了解,由于缺乏专业等级评定、收入不高等原因,物理师相关专业的招生、招聘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非常有限。”胡伟刚说。目前,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职称晋升“无门”。据悉,物理师尚无专门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序列,他们的晋升之路只能“借道”走技术员或工程师路线,或者通过做科研走研究员路线。
对这些物理师而言,他们大多会选择听起来“含金量”高,晋升难度也相对较高的研究员路线,但这需要供职于一家背靠大学、有科研任务的医院,白天制订大量的治疗方案、为复杂的放疗设备做质控,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做研究、写论文。胡伟刚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物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大约50%会选择进入医院从事物理师工作。
今年,是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建院的第五个年头,一系列治疗数据的出炉,使得质子重离子设备成为国内各大医学中心的“香饽饽”。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在建质子/重离子中心31家,拟建47家。
“即便有一流的高端设备,如果缺乏专业物理师,就无法达到一流的应用效果。”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青年物理师赵静芳说。比如,放疗中产生的副作用,有可能是物理师治疗计划设计不够完善,或设备质控不到位,从而导致“打靶”不够精准。“为了确保质子重离子治疗质量,一例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从方案设计到质量控制、验证,再到可以安全实施,至少要1-2周时间”。
这意味着,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非单纯操作光子放疗设备的放射物理师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
“事关这个领域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我们必须拿出决心来。”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晓峰心目中,医院的物理师队伍培养和能力建设与临床放疗医生同等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国内“本土化”粒子放射物理人才,经过反复酝酿、论证,该院近期为这些青年高材生送上一份“大礼”——请经验丰富的外籍首席物理师专家团队拟定了五级物理师职称等级评价体系。
吴晓峰对这套体系进行修改时明确提出: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水平青年物理师,还应当予以破格提拔,“如果按照国外的人才评价模式,培养一个高级物理师至少要10-15年,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就太慢了。”
记者注意到,按照这套晋升制度,医院中、高级物理师有两个专业侧重:一是侧重临床和质控的物理师序列,二是侧重技术和设备研发的物理师序列。制度对每个职称序列、每个等级的岗位资质要求、专业能力水平、培训及考核标准等都进行了分类量化,为物理师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对标,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但目前的现实是,五级物理师职称晋升“粮票”目前仅停留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内部。吴晓峰认为,如果从全面提升物理师专业水平,稳定和培养高素质物理人才队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理师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估体系的角度考量,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也跨前一步,做更多的通盘谋划。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题图 | 央视新闻资料图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