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阳西县塘村村:引进火龙果产业,贫困村美丽蝶变
2020-06-28 14:34 羊城晚报 原创
截至2019年底,全村实现预脱贫人口99人,预脱贫率达100%,贫困村出列,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柳卓楠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塘村村位于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南面,距镇区约11公里,下辖23条自然村,全村村民821户3317人。在2016年“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贫困人口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000多元。

塘村村党群服务中心

经过珠海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4年的挂点帮扶,截至2019年底,全村实现预脱贫人口99人,预脱贫率达100%,贫困村出列,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贫困村的脱贫转身与美丽蝶变

塘村村党建主题公园

傍晚时分,43岁的叶高胜正在家门口用电焊切割钢材,旁边,他的小女儿正在玩耍。叶高胜的身后,是一座漂亮的新平房。

叶高胜是村里的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家中四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两个读幼儿园的女儿和79岁的老父亲。前些年,媳妇嫌他家穷,扔下丈夫和孩子一走了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叶高胜无法外出务工,地里干活连孩子上幼儿园的开销都不够。

窘境在2016年有了改观。

2016年是“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承担了对口帮扶阳西县塘村村精准脱贫任务,派驻塘村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首先摸排确定了贫困户数量。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决定引进珠海十亿人公司落户塘村村乌石村建设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六零”标准(零垃圾、零农药、零化肥、零除草剂、零激素、零抗生素)打造高端火龙果特色产业。基地于2017年5月动工,当年12月完成种苗种植,2019年7月第一次挂果,产量达到5万斤。在此基础上,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积极推动珠海十亿人公司建立“公司+集体+农户+互联网”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保底收购的方式,带动4名村民自愿种植11亩火龙果,其中3名贫困户种植7亩;今年村委会还以经济联合社名义种植35亩。

叶高胜是3名主动提出种植火龙果的贫困户之一。“他本人提出来说要种两亩火龙果,因为种一亩的资金需要25000元,我们给他每亩补2万元,剩下的每亩5000块钱两亩共1万元由珠海十亿人公司先垫付,等产果之后,由他将火龙果卖给十亿人公司直接抵扣。也就是说,他自己种火龙果不用花一分钱,扣完之后剩下的钱就是农户自己的收入。”珠海市横琴新区纪委驻塘村村第一书记刘聪说。

经过4年的帮扶,塘村村实现了脱贫转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塘村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73万元,完成村级帮扶项目47个,帮扶贫困户项目超过600个,截至2019年底实现预脱贫人口99人,预脱贫达100%,实现贫困村出列,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1.9万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远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产业扶贫让扶贫成果“留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薄弱、无产业项目和经济收入,是塘村村的自然“基因”和先天“缺陷”。2016年,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决定从产业扶贫上着手,引进珠海十亿人公司落户塘村村建设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塘村村的火龙果基地里,昔日的贫困户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除草

火龙果产业基地盘活了300余亩长期荒废的土地,通过租金方式为村民增加收入130多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4户8人。此外,火龙果产业基地提供就业岗位支持贫困户就业,其中在建设阶段提供固定岗位25个,临时工岗位超过3500人次;生产管理阶段提供固定岗位12个,临时工岗位超过1200人次/年;村经济联社火龙果基地可提供2个固定岗位、10个公益性岗位。这些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和当地村民。

巩固扶贫成果靠长效机制。为此,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在火龙果示范基地项目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2020年投入横琴新区帮扶资金140万元由村经济联社种植管理35亩火龙果。以上两项扶贫产业投入,在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可以为塘村村连续15年每年提供38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贫事业。

除种植火龙果以外,横琴新区纪委廉政办还指导该村入股了阳西县统筹的双鱼(长角水库)光伏发电项目、织篢镇统筹的南药种植项目、黑山羊养殖项目以及罗非鱼代加工项目,共投入资金234万元。上述4个扶贫产业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共产生57万元收益。

2019年,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开始产果。当年,塘村村村级产业分红收入达到51.766万元。

扶贫的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启动:共投入资金441万元将行政村通往各自然村村道进行硬底化,其中珠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黄耀辉捐赠160万元修建村道2.83公里;投入资金193万元修建村委会办公大楼、党建公园等惠民项目。

脱贫攻坚不仅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更带来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对话第一书记
扶贫要扶志,建章立制解决“不愿脱贫”

羊城晚报:看得出来,你对贫困户的情况非常了解,花了不少工夫吧?

刘聪:2019年3月,我到塘村村接替周连庆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刚来时也不熟悉,就把贫困户的资料抄下来,制成表格,然后一一走访,现在对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很清楚。

羊城晚报:村里对贫困户的直接帮扶力度很大,会不会导致有些贫困户不愿意脱贫?

刘聪:前两年村里分红后,发现有些贫困户分红之后“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比如,2018年低保贫困户可以分得5000元/每人,一家4口人的话就能分到2万元,这比村干部干一年的收入还高,这就产生问题了——有些贫困户不愿脱贫,因为保持贫困户这顶“帽子”有好处啊。

2019年9月底,村里在全县率先出台了《阳西县织篢镇塘村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奖励激励分配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奖励激励的分配对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推行扶贫资产收益“1+1+1”分配模式,即一部分分配给村集体,一部分按需差异化、倾向性地分配给贫困户(比如因重病重灾重残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目前未列入贫困户但接近贫困边缘的农户等),一部分奖励给贫困户。

在奖励贫困户这部分,《办法》明确奖励范围分为几种:一是主动创收奖励,主要包括发展家庭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小产业,如每养一头羊、牛、猪,可奖励该户50元;在田间地头每种植1处(不低于1亩)农作物,可奖励该户100元;每户每月获得1000元务工性及经营性收入的,可按收入的10%奖励。二是主动清理居住环境,符合“三清四净一规范”标准的,奖励该户500元。三是按照村委会定期组织,参加清理村居环境卫生、清除道路杂草等公益事业的,可奖励200元/天。

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就是要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消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

数说成效

●塘村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73万元(其中横琴新区自筹资金1000万元,横琴新区“630”社会资金31万元,财政专项资金123万,珠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黄耀辉捐赠160万元,扶贫产业奖励金59万元),完成村级帮扶项目47个,帮扶贫困户项目超过600个(次)。

●截至2019年底,全村实现预脱贫人口99人,预脱贫率达100%,贫困村出列,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1.9万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万元,2019年村级产业分红收入51.766万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