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庚子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大地,病毒凶狠狡猾,武汉成为疫情重灾区,全国严阵以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东省先后派出援鄂医疗人员共计2248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前新冠疫情逐步由高峰期转入控制期,广东援鄂医疗队员们也已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挥光与热。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将武汉的抗疫精神带到日常医疗救治上?记者采访了广东第二十二批医疗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蒋学风。他是一名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先后在中南医院隔离病房和雷神山医院ICU工作,50天武汉抗疫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也使其收获满满。
勇气与担当,敢于同病魔斗智斗勇
在雷神山医院ICU,面对呼吸、循环、泌尿等多个脏器需要支持的重症病人救治,可能随时被感染。“我们能够一点一点地把危重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蒋学风说。
拿着“为武汉拼过命”的胆识回到自己的临床岗位上去,敢于同病魔斗智斗勇。蒋学风从自身临床经验出发,认为妇科病人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往往需要用到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但什么时候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是很有讲究的,需要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医生不断学习新进展,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获益最大。面对大手术,既不能胆怯,也不能大意,需要医护人员有勇有谋。作为医疗团队,有时需要牺牲小家顾全大家。听从指挥,服从大局非常重要,这是武汉支援时医疗队精神面貌的体现,“这对于一个团队非常重要!”他说。
用心用情,时刻以病人为中心
“三份治疗,七份护理”在武汉支援的时候,除了用药物,用呼吸机、ECMO、CRRT去治疗重症病人,蒋学风认为用心用情也至关重要,精神心理因素不可忽视。蒋学风说,大多数病人需要经气管切开插管,但病情好转,呼吸功能恢复的时候,他们会尝试脱机观察几天,待呼吸功能完全稳定之后才会拔掉气管置管。脱机期间,病人清醒,因为气管置管在声门以下所以病人不能说话,这个时候病人往往烦躁焦虑,所以大家利用手机视频,写字等和病人交流,舒缓病人情绪。对家属的电话咨询,他们也是有问必答,这段时间的医患关系,让大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好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
前几天,蒋学风刚好接诊了一例宫颈锥切术病人,术后病理诊断宫颈早期浸润癌,浸润1mm,考虑子宫颈癌IA1期,但病人不想切子宫,尽管现在术后复查TCT,HPV均是阴性,HPV E6/E7基因均是阴性。盆腔磁共振做出来均未见占位病变。于是蒋学风所在的诊疗团队去病理科复核切片发现切缘不足3mm,考虑其已经生育一胎,仍建议切子宫,但病人仍旧想保留子宫,他们讨论商量后决定再次锥切,采用冷刀整块切除,术后病理发现局部HSIL,阴性切缘达3mm。“这样就可以定期随访了,而且手术发现了HSIL病变,所以第二次锥切是应该做的。”术后病人恢复好,病人也很满意。“关心病人,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去医治病人。” 蒋学风这样总结。
关爱身边人,照顾好大家也照顾好小家
这次去武汉,蒋学风表示家人的支持对他的帮助也很大。“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我们会更多地关爱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就在蒋学风结束援鄂任务返回广州不到两个月,今年6月初,他的爱人唐琼兰被发现乳腺包块,随后不幸确诊为乳腺癌。“这次患病后,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但依旧会勇敢面对。”蒋学风说。
当肺炎疫情非常严重时,唐琼兰坚定地支持蒋医生去湖北支援,“我们两人都是医生,在国有难之时,应尽我们自己的一份责任与义务。”唐琼兰说。她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的一名医生,在一线从事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蒋学风夫妇的表率下,他们的孩子将来的理想也是想当一名医生。
“家人的积极支持是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最大动力。”蒋学风说。 有了“小家”的支持,蒋学风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即使休息时间他也尽可能到医院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希望能给孩子和他的学生做一个榜样。“照顾好大家的同时,也照顾好小家。”蒋学风这样说,也会一直这样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