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杨瑞莲 黄梦宝 吴嘉丽 李恒
端午节临近,韶关市始兴县多地举行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包粽子比赛等活动,迎接端午传统佳节。记者日前在当地走访获悉,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等“常规项目”,当地客家居民还要吃一种叫“蕉叶糍”的糍粑。
在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当地民族学校开展“迎端午·棕飘香·话传承”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瑶绣传承人邓雪英和瑶药传承人邓灵真向孩子们传授了瑶绣、瑶药知识,并现场指导孩子们制作以瑶绣为粽叶、瑶药为馅料的粽子形香囊,让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手中永传承。
在太平镇城中社区,一场包粽子比赛也在火热进行。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糯米、红豆、花生、粽叶等材料,组织邻里街坊进行包粽子大比拼。活动现场,一双双巧手将粽叶做成漏斗状,填上糯米和馅料,压紧实,一扎、一捆,一个个小巧玲珑、形态各异的粽子就做成了。
仲夏时节,芭蕉叶形舒展、色泽翠绿,也为始兴当地特色端午食物——“蕉叶糍”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原料。
相传,在始兴县墨江与浈江汇合处附近有个叫“龙王角”的地方,藏着一条蛟龙,常出来危害墨江两岸的百姓。百姓们便想出一个妙法来对付蛟龙。他们用粘性极强的糯米做成糍粑,再用芭蕉叶包裹好,划着龙舟,把糍粑投入江中,希望蛟龙吃后能粘住嘴巴,无法再兴风作浪。当地将这种蕉叶包裹的糍粑成为“蕉叶糍”,取“蕉”与“蛟”谐音之意,端午节做“蕉叶糍”的习俗由此流传至今。
泛黄的芭蕉叶子裹着香滑可口的糯米,糯米的诱人香味和着芭蕉叶的独特清香,打开一个,吃上一口,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蕉叶糍有独特的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淘净,用水浸泡,取出滤干,然后磨成糯米粉;
2.将黄糖或白糖煮成浓糖浆,与糯米粉搓匀,成条状;
3.将芭蕉叶洗净、晾干,撕成宽约20厘米的方块,抹上花生油以防粘连;
4.芭蕉叶包裹住成条状的糍,放到“木甑”里蒸3小时左右,蕉叶糍就做好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