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归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回流成大势所趋
2020-06-23 19: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京东是继阿里、网易之后,第三个在香港挂牌的中概股企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实习生 李悦

6月18日,伴随着京东618购物狂欢节,京东集团顺利在香港二次上市。

京东本次上市股票发行价定为每股22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

上市首日,京东港股高开5.75%,报239港元/股。23日收盘,京东报收230港元/股,总市值超7000亿港元。

在京东登陆港交所的前一周,网易也顺利在香港上市。

有资本市场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预计接下来的一两年内,还会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回流,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公认的金融大都市,对中概股回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6月22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线上论坛时表示 , 今年将会是香港市场重要的一年 , 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选择落户香港 , 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投下了“信心票”。

此外 , 今年香港市场也会迎来不少“中概股”回流二次上市 , 让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多元化。

京东二次上市:超额认购178倍

天眼查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京东就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的京东,已经成为涉足零售、物流、数科、健康、保险、工业品等技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

这次在香港二次上市,京东表示,资金拟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户参与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此前曾表示:“我相信未来5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会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京东招股书显示,2020年一季度,京东活跃用户增至3.87亿,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了730多个仓库,仓储总面积约为1700万平方米。

2019年,京东总收入为5769亿元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近日透露,今年1-4月,京东平台上有572个品牌下单金额过亿元;其中180个品牌同比增幅超过50%,有230个品牌下单金额过3亿元,有151个品牌下单金额过5亿元。

毫无疑问,京东的强劲实力是其能够在港上市并获得追捧的主要原因。京东赴港上市筹资共计297.71亿港元,在6月8日公开发售之后超额认购约178.9倍,也是今年初至今最大规模新股发行。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表示,从近期内地电子商务行业、快递公司数据确认电商行业复苏情况,中国今年4月至5月线上零售产品销售按年增长20%,增长走势与2019年相若,其中杂货类、食品及饮料类、及新鲜农产品销情强劲。

中概股回流:港市迎来互联网风

京东是继阿里、网易之后,第三个在香港挂牌的中概股企业

据港交所于2018年修改二次上市规则,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可保留现行VIE(协议控制)结构及不同投票权架构,但必须在纽交所或伦交所等英、美市场上市并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并且是要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已经在符合资格的交易所上市,且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在海外投资者戴上“有色眼镜”看中概股的情况下,优质中概股有着被“错杀”的风险,这也是倒逼中概股归来的原因。

目前,携程、百度、360金融等都已经传出回归的消息。

不过上述几家公司对此并未回应。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科技、消费类企业为主,共251家,总市值达1.71万亿美元。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预计,今年全年有5至8只中概股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金额介于1600亿至2200亿港元。

此外,中金公司的研报认为,约1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次上市,除网易、京东外,还包括好未来、新东方及百胜中国等。

中国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回国,一方面可以规避在美上市的不确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港股通的存在,让国内投资者更容易参与交易,吸收国内资本市场的红利。

有分析认为,对中概股公司而言,二次上市可以再次融资开展业务,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也能增强,从公司角度来讲十分有利。

有投行人士指出,在港股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不多,因此港股的投资者对于互联网公司有很高的期待,对于科技类企业却往往能给出较高的估值,比如腾讯在港股的股价就是一路攀升,在23日收盘时候已经冲高接近500港元/股。因此,回港上市后这种套利空间也是推动中概股回归的一大主要动力。

此前,李小加在一场网络直播的会议上表示,“今年将是IPO的重要一年,这其中既包括来自中国的超大规模IPO,也包括很多从美国回流的企业。”

不过 , 他明确表示香港不会接受不符合标准的公司来港上市 , 并指出香港的监管机构会做好把关的工作。

A股市场也将获益

中概股的回归不光是利好香港证券市场,对于国内A股市场也是一种正向刺激。

本月初,上交所披露了中芯国际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有行业观点认为,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行业龙头,从美股退市后寻求A股上市,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也意味着国产半导体的春天已经来临。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中美股市估值差异也是中概股回归的重要驱动力。当前美股绝对估值低于中国创业板,后续在经济衰退预期强化、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的背景下美股或延续承压。

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则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下调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门槛,拟回归红筹企业市值须满足两类标准之一: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芯国际5月5日即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除估值和制度外,也有行业观点认为,伴随着国内投资者对新型公司治理结构和新兴业态的认识在近年不断加深,国内市场的投资者基础有了很大改善,亦有助于中概股回归后获得更有吸引力的估值。

中概股则集中在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经济领域,这些优质龙头公司有望与A股部分优质公司形成共鸣,也会吸引很多国内机构投资者关注。

粤开证券表示,长期来看,中概股回归港股对A股的影响比较正面:一是借由中概股在港股上市,带动更多海外资金关注和投资A股;

二是可能会一同提升AH股科技板块、新经济板块的整体估值和交易活跃度;三是随着A股试点注册制改革的逐步落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完善,中概股回归增多的现象也可能会在A股市场接连上演,为A股市场带来活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莫谨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