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晶 通讯员 穗工信宣
近日,由广州市工信局成立广州工业志编纂委员会精心耗时2年完成的《广州市工业志(2001-2017)》正式出版。作为广州进入新世纪后第一本编年体工业志书,实现了时间跨度最长、记载内容最全、覆盖范围最广、目录分类最细和权威度最高等里程碑式的成就。全书共十三章、五十五小节、六大部分,总计30余万字,详细记录了2001年-2017年广州工业发展全貌,目前经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
纵观《广州市工业志(2001-2017)》的记录范畴,最为熠熠生辉的就是这一阶段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其独具广州特色,深深打下了坚持开放、深化改革的时代烙印,是凝聚了无数企业人智慧、汗水和经验的著作,对广东乃至整个中国的工业发展都能提供范本指导的作用。
从规划布局来看,本世纪初,广州提出了“东进、南拓、北优、西联、中调”的战略构想,加大了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和产业转移的力度,工业逐步向东部、南部和北部转移,形成了东部以汽车、石化、电子为主体,南部以临港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北部以空港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布局。
在“十二五”期间,广州还获得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应用评估创新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荣誉。
从产业经济来看,“十五”时期,广州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43.96亿元,比2000年增长86.6%,2001-2005年平均增速16.3%,高于全市GDP增速(13.8%)2.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年均增速(14.1%)加快2.2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广州工业总量稳步壮大,跃上万亿级的新平台。工业总产值于2008年突破万亿元,石油化工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均跨千亿,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成为首个千亿企业,完成了产业大迁徙,30年来首次实现内环路内基本没有工业企业。
从园区载体来看,“十五”时期以来,广州全市大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开始形成以产业园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集群,并围绕着东翼、南翼、北翼三大产业集群聚集带不断走向完善,推动优势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度高、土地集约利用效应明显和区域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从企业发展来看,进入千禧年以来,广州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双管齐下”,一边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强”“抓大放小”等为特征的制度创新阶段,以及新时期分类改革阶段;另一边创设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设立孵化基金、发行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工作措施,促进广州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广州市工业志(2001-2017)》内容结构纵横联动,行文脉络宏观入微,用30余万字、230余个人物、157张图片记录了广州工业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是广州工业史上的宝贵财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穗工信宣
责编 | 程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