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科研机构落地深圳,未来将瞄准 “治未病”和“疾病源头预防”
2020-06-18 23: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日前揭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通讯员 姜奕辰 陈超群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这是自2019年3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后,“6+1”主题领域第一个落地的研究院。6月18日,该研究院副院长邢新会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院现在主要有创新药物、疫苗工程、健康工程、转化医学和生命大数据五个方向,未来将瞄准 “治未病”和“疾病源头预防”两个关系全人类健康幸福的“卡脖子”关键问题,发展生命健康工程新学科。

邢新会教授表示研究院未来将瞄准 “治未病”和“疾病源头预防”

“从本地、本国再到世界,健康产业都是满足人民健康幸福需求的重要方向,这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学科领域的重要机遇期。”邢新会表示,科研应该对老百姓的健康和生活有用,为社会服务,能实际解决问题。研究院的使命是建立一个面向前沿学术研究、以工程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与行业紧密结合的研究院,培养面向大健康需求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创业和管理型人才,探索人类健康技术和工程领域前沿,以满足“健康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以及深圳和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的需求。

为什么研究院会选择落户深圳?“首先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平台,原有的生命与健康学部有将近20年的学科基础,为下一步的科研提供了很大助力。同时,深圳的产业环境和需求非常适合开展健康工程相关的研究,深圳的合作环境也非常好,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企业都在和我们逐步建立合作联系。”邢新会透露,研究院还计划与其它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在深圳建立“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联盟”,助推深圳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对于研究院的工作模式,邢新会表示,研究院主要采用“工作小组”的形式,进行扁平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每个学者都是独立的,都有各自的学术特色,但通过大的方向和项目使大家在一起进行合作,建成一个以找大问题为导向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同时,共享资源平台也对所有教师开放。“新入职的老师拎着包来就能工作,专注学术科研”,邢新会透露,在研究院的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教研系列的师资计划达到65人,2030年希望能达到100人。

据介绍,研究院已经和帝国理工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项目。其中,清华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已签订了相关合作备忘录,在疫苗工程领域进行合作,后期双方会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该合作将会促进帝国理工学院的部分先进科技成果优先在深圳进行应用转化,助推深圳疫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生物工程领域,也和东京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主要针对生物医学工程和健康工程展开博士联合培养,预计将在2021年启动。此外,研究院还与东京工业大学也将合作开展健康工程领域双学位硕士培养,包括学分互认、学生互派等培养方案,预计2021年启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