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必须人工除草,苦瓜重量要控制在6两—8两,黑山羊不能喂饲料……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虎头坡村蔬菜种植基地,农产品种养的“规矩”很多;苦瓜陈皮酿、芋头天鹅酥、海鲜鱼头煲……可看到农产品“变身”美味佳肴后身价翻倍,种植的农户们眉头一下便舒展开来。
“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虎头坡村与粤菜师傅高飞大师工作室合作,通过科学种植优化产品质量,创新菜品提升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虎头坡村作为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437人。我们把‘粤菜师傅’工程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村一品’,加快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奔康。”湛江市人社局局长黄真窦说,如今村民从产业分红、劳务收入等多渠道显著提高收入,虎头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双要求严格的火眼金睛
上午11时,台风过境后,烈日当空。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虎头坡村蔬菜种植基地,贫困户韩南发正在大棚里为苦瓜除草。“不能打药,会影响口感,必须人工除草。”只见他小心翼翼地避开瓜藤,蹲下身子麻利地拔起一把杂草。
在田地的另一边,一筐筐刚被采摘的新鲜苦瓜整装待发。12时,韩南发骑上红色三轮摩托车,把一车的瓜果运往附近螺岗小镇的粤菜师傅高飞大师工作室。
穿着白色厨师服、戴着厨师帽的高飞正等候着这批食材。“农产品的种植要有讲究,该用什么不该用什么,都不能马虎。”这位连续7年服务博鳌亚洲论坛的主厨要求,苦瓜必须皮薄肉嫩,重量要控制在6两—8两。“不合格”的苦瓜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统统会被拒收。
“这样严格的要求倒逼了科学种植,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也实现翻番,帮我们摆脱了之前的发展瓶颈。”虎头坡蔬菜种植基地创始人蔡晓军说。
以往,“靠天吃饭”的农户常常面临销路不稳定、采购价波动等难题。“‘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当地政府帮我们和高飞大师工作室‘结对子’,建立‘从菜篮子到餐桌子’的直销模式,免去了中间商的环节,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直接向周边餐饮集团和超市供货,稳定增加村民收入。”蔡晓军介绍,2020年上半年,依靠“大师带货”虎头坡村销售各类农产品16.5万斤,价值87.85万元,比2019年总量翻番。今年上半年,虎头坡村人均收入5500元;产业分红总额16.5万元,是前年同期的3倍多。
除了基地产业分红,村民还能获得务工收入、生产收入和地租收入。“基地为我和妻子都提供了岗位,每个月能赚5000元,更快更好脱贫,生活更好。”韩南发说。
一粒身价暴涨的海割米
在虎头坡村后的城月河边上,一片滩涂地咸淡水交汇,一种特殊的原生态水稻——海割稻就在这里生长。“一亩地的收成不到200斤,产量少,而且吃起来口感太粗糙,一两块都不好卖。”高飞说,“但我了解到海割米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而且淀粉含量低,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这是好东西,我想让更多人尝到!”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针对海割米特性推出蒸煮指南,并搭配湛江其他招牌食物:“我把湛江白切鸡的鸡油淋到海割米饭中,更咸鲜;还用菠萝、虾仁、腊肉搭配海割米炒饭,特别香!”同时,高飞还研发创新菜式,把海割米磨成粉配上核桃粉和红枣粉,加水煮几分钟即可食用,方便快捷,口感又香又滑。
如今,一箱4斤的海割米粉组合,以148元的价格出售,成为了虎头坡村特色手信,广受欢迎。
一个乡村兴旺向往美好的故事
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蔬菜种植基地将迎来由20个家庭组成的亲子旅游团。“父母可以带着小孩下田摘苦瓜、南瓜,然后再去到螺岗小镇,由高飞大师教他们做菜。”蔡晓军说,这是虎头坡村把“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次新尝试。
“今年,我们还计划开发‘扶贫小集市’项目,贫困户将自家养殖的鸡鸭鹅或其他农产品拿到这里摆摊,旅行团的游客可以在集市上亲自挑选、购买。”蔡晓军指着虎头坡蔬菜基地愿景规划图,兴奋地说:“‘扶贫小集市’项目未来可为农产品销售增添新渠道,也能让村民和贫困户多一个收入来源。”
“我们种植的果蔬既安全又好吃,自从‘粤菜师傅’工程走入村,果蔬不愁卖不出去,基地也每天都需要人手帮忙,所以我现在一有空就会来这里上班!”34岁的虎头坡村村民周小珍满脸骄傲地说,现在自己每月能多赚两三千元帮补家用,她还计划在基地工作时多学点种植技巧,等“扶贫小集市”开起来后,也把自家的果蔬拿出来售卖。
来源 | 南方日报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