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芋,这种在茂名信宜市随处可见的植物,过去常被村民用来充饥或投喂家畜。可如今在乡村粤菜师傅、展宇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张恩华的研发和掌勺下,原生态的蕉芋被制成粉,并开发出蕉芋卷、炸蕉芋、生汤蕉芋等各种创意美味菜式,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粉条”。
2016年,在广州做建材商的他回乡支持农村发展,随着广东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热爱美食的张恩华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半路出家”成为一名粤菜师傅,并带领村民找到了一条美食致富路。
建材商21天变身“粤菜师傅”
“信宜多山,气温寒冷且昼夜温差大,这让农作物更易积累养分。特产蕉芋营养价值高,而且很容易生长。我们就琢磨发展蕉芋产业。”茂名信宜市白石镇党委副书记张赐贵说。
省定贫困村官山村村民张恩华听说这事一拍即合,建起了加工厂房。但,蕉芋味道涩口,销路并不理想。怎么办?“我得尽全力把这个产业搞好,绝对不能让贫困户亏本。”面临压力的张恩华等来了“粤菜师傅”工程。
“信宜市‘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基地举办为期21天的中式烹调师课程,我立刻去报名了。培训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让我快速掌握了烹调技能。”张恩华说。
一技在手,张恩华开始琢磨起改良生产蕉芋:“以前是切块,我想到把蕉芋通过脱水烘干、研磨成粉的方式进行改良。”2019年,在信宜“粤菜师傅”同台献艺暨“一镇一特色菜”大比拼中,卖相朴实的“炒蕉芋粉”得到了评委的青睐,一举斩获一等奖。
不断研发菜品带动脱贫奔康
“蕉芋粉”菜式火了,也直接促进了白石镇蕉芋种植面积的扩大,从1400亩一举增加到超过3000亩;原来几毛钱一斤的蕉芋头,加工成蕉芋粉后,可以卖到60元一斤,身价翻了几番。
不过张恩华没有满足。他天天待在厨房里,尝试研究蕉芋粉的各种做法。在信宜“粤菜师傅”特色菜研发中心的帮助下,蕉芋籺、蕉芋卷、炸蕉芋、牛奶蕉芋、生汤蕉芋……越来越多的蕉芋粉系列特色菜被研发推出。
“餐桌上的美食”反过来又带火了“田地里的食材”。随着消费需求的愈发旺盛,他开始向周边更大范围的农户手中收购蕉芋。
“我们官山村86户贫困户中,有52户贫困户参与蕉芋粉项目,展宇农业发展公司与他们签订了购销合同,提供技术并保底回收,让农户不愁销路。保底价不低于1块钱一斤,按一亩地4000斤的平均产量来算,亩产保底能有4000块收入。按每户种3亩来算,户均有12000元保底收入。”张赐贵介绍。
业务的扩大也增加了工厂对于招工的需求,为村民创造工作岗位。“我书读得不多,之前没找到工作。得知厂里需要人手打包蕉芋粉,我就来应聘,每个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不少。”25岁的贫困户何健萍说。
短视频平台上的广东美食
从包茂高速信宜收费站出发,沿着山路驱车近1小时才能到达官山村。山区有这等好食材,可怎么传播出去?官山村里,不少电线杆贴上了“团购取货处”二维码。原来,这里正通过新渠道新业态为自己的土特产“打call”。
“我有抖音号,发一些焦芋从地里原生态到工厂加工再到店面成品的介绍视频,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蕉芋粉是怎么做出来的。现在有个时髦词叫‘溯源’,通过视频让大家吃得更放心。”张恩华拿出手机展示。
他不仅自己尝试直播带货,还搭上市长直播的“便车”,推销这种土特产。“这道菜胜在材料原生态,由蕉芋加工成蕉芋粉,吃起来嫩、滑、爽脆、香,深受大众欢迎,还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信宜手信之一。”张赐贵说。
在“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下,不少餐厅和超市纷纷发来订单。张恩华介绍,目前每年产量有七成供应餐馆,三成零售销往各地。“2019年营业额有两三千万元,村民们还获得了不少分红。”他说。
今年,他又购置了新的生产设备。“我们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省级财政资金拨款100万元。我用了2万多元购置了这台清洗蕉芋的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抚摸着这台新机器,张恩华一脸坚定,信心满满。
来源 | 南方日报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