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艳萍
图/主办方供图
人面像、狩猎、人形、动物、符号、手印……这些绘刻在黄河两岸沟口与峡谷之中的岩画拓片,跨越千里来到羊城,吟唱一曲“朔地恋歌”。
6月12日-8月31日,由宁夏博物馆与南越王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开幕。
岩画,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产生于文字未出现之前。它以形象和符号记录了人类早期的生存活动,是目前发现的人类记录自身历史的最初方式。
宁夏地处西北黄河上游的河套之首,几千年来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兼容并蓄的灿烂文化。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迄今已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
这些岩画主要绘刻在黄河两岸几个山脉的沟口与峡谷之中,共计约30余处,其中个体图案超过5万个。它们记录了数千乃至上万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内容以动物为大宗,涉及人面像、人形、手印、骑射和狩猎、生殖崇拜等,充分体现了先民豪放、雄壮、粗狂、自由的精神气质。本次展览展示了60余张宁夏岩画拓片,包括人面像、狩猎、人形、动物、符号、手印等题材。
此外,展览还介绍了宁夏地理概况及人文背景、中国岩画体系、岩画拓片的制作方法、宁夏岩画与世界岩画艺术等内容,生动展示了宁夏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宁夏地区先民所创造的远古文明。(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