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拍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温建敏 姜雪媛 李志文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文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绮静
6月12日,80多岁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村民罗叔来到村卫生站,进行例行身体检查和取药治疗。
罗叔患有高血压已经20多年,每月需要四次到医院检查取药。在村卫生站落地之前,罗叔每次需要乘坐公交车数十分钟到镇上的医院取药。“有了村卫生站后,我每次来取药都很方便,医生跟我们都很熟悉,就像好朋友一样。”罗叔说。
卫生站不仅给罗叔带来了便利,更让罗叔看病花销大大减少。“在这里看病,只收一元挂号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如果要注射,则再加一元。”罗叔说的是广州市花都区推出的“一元钱看病”模式。这一元收费为当地45万农民带来了实惠,还成为撬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免费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
分级诊疗 破题看病难看病贵
“前两天我的手被不明昆虫咬了,肿了一大块,来到卫生院看医生,看诊加上开药只花了5块钱,现在基本已经消肿了,现在老百姓看病真的很便宜很方便。”在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遇到了前来复诊的邝阿姨。
在家门口就把小病小痛解决了,还只用花几块钱,这在十多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要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之一是建立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花都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分级诊疗。
医改“花都模式”的特色做法之一,是当地人人称道的“一元钱看病”模式。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健康问题,2008年5月1日,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后简称“一元钱看病”)试点工作。2010年9月1日在全区全面铺开。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2016年“一元钱看病”实现了与城乡居民医保的衔接,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诊先行医保门诊报销,自付部分由区财政予以二次补助,可持续性大幅增强。
通过诊疗费、药品费用全免等优惠政策,花都引导村民优先选择在村卫生站首诊,改变了以往村民大病小病往大医院跑的思维和习惯,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 看病。
同时,花都也加大力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在过去十余年间,花都全区建立起实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2间,其中政府主办的医疗卫生单位221家,含村卫生站196个,2007-2012年,还分步完成196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
“花都一年用在‘一元看病’上的费用大概是2000万左右,包括药品耗材,按花都的财政能力完全负担得起,而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特别强,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低价高质的医疗服务。”花都区卫健局局长曹扬说,实行“一元看病”后,现在花都的区域就诊率接近90%,在全广州市是最高的。只有大约10%的大病重病患者才往市区医院走,其他都在花都本地解决了,这跟我国现在推行的分级诊疗要求一致。
提高乡医待遇 为基层添活力
与“看病难”“看病贵”相对应的另一个难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
2017年,花都出台了《花都区医疗卫生经费补偿和管理办法》,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补偿方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全额返还和按项目补助不变的基础上,设立政策性收支差补助,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并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取消“收支两条线”之前的水平。
同时,花都还实施“两自主一倾斜”。绩效工资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实行总量管理。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中自主确定提取比例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绩效工资总量里按有关规定自主分配,灵活调整基础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并向临床一线和关键性岗位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提高了,越来越多医务人员愿意投身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提升了。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院长凌济忠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这些年通过综合医改,我们卫生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的费用大幅下降,很多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非常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来到卫生院工作。”目前,花山镇共有乡医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6%。2019年,该院年门诊量达到2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71%。(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