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温建敏
■走马南粤话小康
“能让我在家门口经常有工做就可以了。”
这是37岁的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张顶娣对小康生活的纯朴愿景。
在连樟村果菜茶农业产业园里,张顶娣站在升降车上为新品种西瓜打侧芽,一天的工钱是130元。最繁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近四千元,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但省了房租等开销。更主要的是能照顾家里,两个上小学的小孩不用当“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身心健康都能更好地关照到。
佳美达公司设在连樟村的“扶贫车间”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几十个女工在流水线上紧张地赶制小玩具等产品。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脱身出来,变成产业工人,月收入3000多元,是以前的五六倍。
除了务工,很多连樟村村民还利用村里的摊位,向游客售卖农产品,或者利用直播等方式在线上带货。
连樟村,这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曾视察过的相对贫困村,目前已经完全脱贫,各方面发展欣欣向荣,成为脱贫奔小康的“样板村”。但不少村民反映,就算是在连樟村,也还存在务工岗位不足,工时不稳定的情况,村民们热切盼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能更多。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家门口的就业”给了奋斗者们更多的选择机会,相比较一些地方靠集体坐地分红、等政府扶贫补贴的做法,张顶娣们靠自己的奋斗实现小康梦想,更令人尊敬,也更加务实和可持续。
希望地方政府在产业布局、职业培训、政策优惠等方面,能做更多实事,让“家门口的就业”更好地助力脱贫奔小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