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饶平县长彬村:养鹅开店促就业,脱贫致富有门路
2020-06-12 15: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长彬村88户贫困户实现全部就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增加底气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巍巍青山留下红色足迹,百年围楼见证峥嵘岁月。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地处粤东山区。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一片红色热土,同时也是潮州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5300多人,贫困户88户共304人。

教育保障、种植奖补、开拓产业扶贫、农村电商……自2016年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在长彬村展开一场“造血式”扶贫,着力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对贫困户种养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村里88户贫困户实现全部就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增加底气。

长彬村88户贫困户通过多种就业方式增收脱贫

学会一门技术 脱贫一个家庭

“老陈,今年孙子该毕业了吧?找到工作没有啊?”

“他早就在汕头超声电子公司实习了。”

家住长彬村的陈木左今年72岁,家里有八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三孙子患有癫痫,一家人的生活极其困难。

2017年,陈木左一家的生活迎来转机。

“我的二孙子,在工作队推荐的粤东技师学院读书,他们还帮忙申请了国家助学金。”陈木左说,他的二孙子陈永松学习的是电子设计专业,在今年顶岗实习期间被推荐到汕头超声电子公司工作,仅实习期的工资就有两三千元,一家人都很满意。与此同时,陈木左的儿媳妇也在村委会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不仅每月有固定收入,还买了社保。“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陈木左笑着说。

“我们坚持扶贫扶智相结合,积极实施就业长效扶贫、技能质量扶贫、产业振兴扶贫,构建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黄志彬表示,工作队驻村后,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举措,包括筹集60万元设立长彬村教育助学基金,为长彬小学改造操场、捐赠爱心图书室,帮助2名贫困大学生申请团省委“筑梦计划”助学金,协调厅属事业单位和技工学校、广东狮子会,以及爱心企业资助贫困学生教育等。 

扶贫工作的推进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户,还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例如,粤东技师学院的优惠政策普及到长彬村全村,该村学生报读该院都能免学杂费并获得生活补助,三年间已有25名长彬村学生报读。这一惠及全村的教育政策,让更多人学到专业技术,为村里提供了长远的脱贫保障。

开发公益岗位 鼓励村民创业

长彬村贫困户杨银花曾经靠打零工谋生,月收入不足100元。由于家里老人年纪大,孩子身体状况不佳,她自己又欠缺就业技能,驻村工作队因人施策,安排她参加公益性岗位,在村里做保洁工作,每月工资1400多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公益性岗位是解决贫困户就业的重要途径。”黄志彬介绍,工作队为类似杨银花等难以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力10人,落实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扶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创业,是驻村工作队拓展就业的另一种方式。贫困户陈义鑫就是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其中一位。在工作队的助力下,他从银行贷款获得启动资金,开了一家销售潮汕牛肉丸的饮食店。疫情期间,店里生意受影响,工作队又帮他“支招”,开设网店拓宽销售渠道。“我对自己做的牛肉丸很有信心,可以把生意做到长彬村外。”陈义鑫说。

长彬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殷秀才表示,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对有条件有意愿创业的贫困户,要大力支持。今年5月,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与热心企业广东飘香狮头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扶贫养殖协议,扶持贫困户养殖狮头鹅,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扶贫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指导,增强了我的创业信心,准备首期入1000只鹅苗开始养。”贫困户陈伟加说。

对话第一书记:
就业扶贫“造血” 百姓生计不愁

羊城晚报:如何保证脱贫质量,让脱贫村民不再返贫?

殷秀才:工作队聚焦提升脱贫质量,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通过帮助申请落实扶贫贴息贷款,多渠道资助贫困户创业启动资金,千方百计走好脱贫致富的长远路。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缺乏技能是贫困户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痛点就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这种“造血式”的就业扶贫,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保证了脱贫“成色”。

目前,长彬村的就业扶贫基地正在建设中,将围绕广东正在实施的“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进行针对性培训,预计一年将培训300人次以上,初期培训对象以贫困户为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居民。

数说成效

●2016年初,长彬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875元。2019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6495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6年初的7841元增长为2019年底的22938元,四年间增长了近2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