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王楠
记者从6月12日举行的广州市第12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的科研团队已经成功构建了国际首个非转基因的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研究成果已经于10日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
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介绍说,动物模型的构建成功的缓解了我国在药物评价、疫苗研发,还有诊疗方案评估方方向上的短板,也缓解了我国新冠肺炎动物模型不足的一个瓶颈。
赵金存说,广州在2月初就已经分离了新冠肺炎病毒毒株,但是由于原来的转基因老鼠,虽然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的动物模型,但是保种量是有限,需要长时间的繁殖,所以给包括诊疗方案、疫苗和药物的筛选,以及后期的新冠肺炎致病机制研究造成了很多的困难。
于是,研究团队通过采用腺病毒载体来表达人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受体,并且通过转导的方式转导到小鼠的肺部,让小鼠可以对新冠病毒易感,然后应用这个模型去评估后期的医疗药物、诊疗方案,目前来看,这一做法表现出了非常好的适应性。
此外,这一做法的一大优势在于采取了非转基因的方法,构建周期非常短,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在2至3周内构建完成模型,目前已经与国内多家单位进行了共享。
该研究成果由多个科研团队协作完成,除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重安全三级实验室,广州再生医学和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健康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等团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