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军 通讯员 梁晶辉
记者10日从深圳市交通局获悉,过去3年深圳已建成自行车道约808公里,今后每年还将新改建自行车道300公里以上。未来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大,为市民打造“15分钟微笑生活圈”,努力建设市民1公里之内可便捷步行,3公里可便捷骑行抵达的慢行友好城市。
3年内自行车道增长超8成
2017至2019年,深圳完成自行车道建设约808公里,增长约85%,其中2019年完成新/改建自行车道约319千米,停放区约2000个。去年,宝安、福田、龙岗、南山等4各区,新/改建自行车道都超过了10公里,其中宝安区达到58公里,居全市之首。此外,罗湖、龙华、坪山、光明等区新/改建自行车道也都超过了20公里。
为满足市民长距离出行需求,深圳启动了跨区自行车专用道建设。龙华-南山跨区自行车专用道已大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条自行车专用道起于龙华民治留仙大道-梅龙大道,终于西丽留仙大道与学苑大道,其中南山段长约7公里,龙华段长约3.2公里,串联龙华民治、大学城片区并与大沙河生态廊道衔接。此外,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也完成了龙华-福田跨区自行车专用道规划方案编制,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前期工作。
“机非分离”试点提升通行效率
近期,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在新沙路(107国道-中心路)段,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及道路标线宽度,在道路两侧施划蓝色振动非机动车道标线、设置反光道钉等措施,增设了宽约1.5米的非机动车道,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保障安全通行。据宝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振荡标线和非机动车道结合在一起乃全市首创,机动车如果驶入非机动车道行驶会有震荡效果,起到警醒作用。
类似的“机非分离”试点已在全市多个行政区域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南山区南新路(红花路-东滨路)原本为双向六车道,高峰期非机动车流量较大,许多骑行者直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存在安全隐患。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将道路由双向六车道改造为双向四车道,然后在两侧分别设置了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并相应增设非机动车道标志、标线等。最终虽然机动车道缩减了,但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都能够有序通行,道路通行效率反而得到提升,又消除了安全隐患,路边违停、非法营运占道候客现象也明显减少。
多层面提升慢行系统
深圳慢行系统提升也持续围绕改善人行道品质、增添无障碍化/安全设施、优化道路空间景观等做文章。
2019年,福田区通过对上梅林东、景田北、车公庙、滨河西、农科等13个片区交通综合整治,实现了片区步行道空间及设施品质提升;龙岗区完成10条道路慢行道无障碍设施整治,依托三馆一城片区“三网融合”建设3座二层连廊;大鹏新区依托葵涌中心片区整治,整治人行道,还新建海贝湾-畲吓湾、环龙岐湾绿道约20公里。
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深圳将聚焦打造1公里步行到达、3公里自行车骑行的“15分钟微笑生活圈”。为达成上述目标,深圳将加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若干规定》《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
此外,慢行设施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大,包括计划对全市约900公里人行道不足或缺失的进行专项整治;统筹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与机非混行安全隐患路段整治,每年完成新改建自行车道300公里以上,开展116个路段,4个节点机非分离专项整治;有序推进自行车高速公路、慢行骨干网和立体自行车停放库等高品质慢行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开发及轨道交通建设二层连廊、地下通道、风雨连廊等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