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图/长彬村供图
巍巍青山留下红色足迹,百年围楼见证峥嵘岁月。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地处粤东边陲山区,四百岭南麓。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一片革命的红色热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走进长彬村,你会惊讶于这个小山村存在的一段厚重的历史,古楼、古寨、古庙、祠堂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曾经的辉煌。
但同时,长彬村也是潮州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5300多人,贫困户304人共88户,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6年起,来自省人社厅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带来了一项项扶贫政策,教育保障、种植奖补、开拓产业扶贫、农村电商……自此,饶平县长彬村拉开一场“造血式”扶贫序幕,工作队着力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对贫困户种养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村里8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就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增加“底气”。
学会一门技术
脱贫一个家庭
“老陈,今年孙子该毕业了吧?找到工作没有啊?”“他早就在汕头超声电子公司实习了。”
家住长彬村的陈木左今年72岁,家里有八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陈木左一家是因病、因学致贫,儿子有精神问题,二孙子正值初中,第三个孙子又患有癫痫,一家人的生活极其困难。“当时二孙子陈永松马上初中毕业,家里都想着读完初中,就让他出去打工。”虽然在陈木左心里,有千百个不愿意,但是在现实家庭情况面前,他也别无选择。“我也很希望永松能继续读书,但确实没办法。”
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2017年,陈木左一家,迎来来转机。扶贫工作队在了解了陈永松的情况后,开始了行动。“我的二孙子,就在他们推荐的粤东技师学院读书,他们还帮我们申请了国家助学金,每到节日还有慰问金。孩子读书也不愁了。”陈木左说。今年,电子设计专业的陈永松即将毕业。在顶岗实习期间,他就被推荐去了汕头超声电子公司。光是实习期的工资就有两三千元,一家人都很满意。
与此同时,陈木左的儿媳妇也在村委找到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不仅每月有固定收入,还买了社保,将来也有了保障。“现在比起以前,那是好多啦!”陈木左老人笑开了花,十分感谢扶贫工作队对他们一家的关心和帮扶。“我们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积极实施就业长效扶贫、技能质量扶贫、产业振兴扶贫,构建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黄志彬说道。工作队驻村后,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的举措,包括筹集60万元设立了长彬村教育助学基金,为长彬小学改造操场、捐赠爱心图书室,帮助2名贫困大学生申请团省委“筑梦计划”助学金,协调厅属事业单位和技工学校、广东狮子会,以及爱心企业资助贫困学生教育等。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户,还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例如,粤东技师学院的优惠政策普及到长彬村全村,该村学生报读该院都能免学杂费并获得生活补助,三年间已有25名长彬村学生报读。 这一惠及全村的教育政策,让更多的人学到专业技术,也为村里提供了长远的脱贫保障。
公益岗位
让贫困户当上“月薪族”
“我刚生孩子的时候,全家的资金只有29块。”每个月月收入不足100元,这是长彬村贫困户杨银花打零工时一点微薄的所得。想起当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她忍不住哽咽起来。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杨银花需要稳定的就业。由于家里老人年纪大,孩子身体状况不佳,她自己又欠缺就业技能,驻村工作队因人施策,安排她参加公益性岗位,在村里做保洁工作,每月工资1400多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让原来以打零工为主的贫困户成为了“月薪族”,拿上了稳定的收入。同时,公益性岗位主要以村容村貌保洁为主,既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问题,也让农村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乡村公益事业管理得到了提升。“公益性岗位是解决贫困户就业的重要途径。贫困户从事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收入可以增加1400多元,还可以享受职工养老保险。”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黄志彬介绍,工作队为类似杨银花等难以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力10人安排落实了公益性岗位。
小小牛丸
为贫困户插上脱贫的翅膀
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扶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创业是驻村工作队拓展就业的另一种方式。贫困户陈义鑫就是在工作队的助力之下开了一家小饮食店,主打潮汕牛肉丸。对于创业者来说,启动资金都不容易。
这笔钱对贫困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驻村工作队为此与银行沟通协调,为陈义鑫争取到了银行贷款。有了启动资金,工作队还时常到他的店里了解经营管理情况,帮他解决难题。看到店里闷热,工作队协调结对单位资助了他一台空调。当看到疫情期间店里生意受到一定影响,又帮他“支招”,开设淘宝网店进行网上销售。
现在陈义鑫已经开了一家淘宝店,“我对自己做的牛肉丸很有信心,可以把生意做到长彬村外。”“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对有条件有意愿创业的贫困户,我们要大力支持。”长彬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殷秀才说。今年5月,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与热心企业广东飘香狮头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扶贫养殖协议,扶持贫困户养殖狮头鹅,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有扶贫政策支持,有企业的帮助,为我们垫付大部分资金,还提供技术指导,给我增强了信心,准备首期入1000只鹅苗开始养。”贫困户陈伟加说。工作队聚焦提升脱贫质量,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通过帮助申请落实扶贫贴息贷款,多渠道资助贫困户创业启动资金,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创业,走脱贫致富的长远之路。
【对话第一书记】
技能培训,就业扶贫解决高质量就业“痛点”
羊城晚报:如何保证脱贫质量,让脱贫村民不再返贫?
殷秀才: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缺乏技能,是贫困户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痛点,就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这种“造血式”的就业扶贫,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的“饭碗”,保证了脱贫的“成色”。
目前,长彬村的就业扶贫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将围绕广东正在实施的“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实施针对性培训,预计一年将培训300人次以上,初期培训对象以贫困户为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居民。
【数说成效】
2016年初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875元,2019年底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6495元。
贫困户的增收也带动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年间实现了近三倍的增长,由2016年初的7841元增长为2019年底的22938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