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广东援鄂医护代表手印移交档案馆,1号是钟南山的
2020-06-09 19:3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6月9日,正值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100位广东援鄂医护代表手印正式移交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李小丁

6月9日是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将今年的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定为“档案见证小康路 聚焦扶贫决胜期”。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将在国际档案日活动周期间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当天上午,由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主办、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手印·铭记”——抗疫英雄手印移交仪式正式拉开系列活动序幕。据悉,首批移交进馆的手印来自100位广东援鄂医护代表。

已征集大量抗疫档案资料,将举办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

“在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这一天,见证第一批100个手印入馆珍藏,意义重大。”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长冯秋航说,“手印象征着医护人员的托举、抢救生命之手。”

据了解,此次移交进馆的手印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0位援鄂医护代表的手印,其中1号手印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手印。而“手印·铭记”活动共采集2484位广东援鄂医护人员手印,其余2384份手印将陆续进馆。这些珍贵的手印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历史见证将永久被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收藏。

冯秋航介绍,除手印外,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早在广州市第50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就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目前已征集到省援鄂医疗队的队旗、请战书、防护服、往返机票、纪念品、工作牌,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手术流程、感言、锦旗。和小学生们的手抄报、志愿者的工作记录、热心市民的捐赠凭证、艺术家的主题创作和企事业单位、社区的防控方案等一大批抗疫档案资料和照片约1万多件;启动《口述历史——“抗疫战士”》记忆工程,用声像拍摄及制作方式征集各行各业一线抗疫英雄的真实故事和亲身体验,目前已完成36名援鄂医疗队员和广州市医护人员的录制工作;拍摄3万多张照片和1万多分钟视频。

“这批抗疫英雄人物手印和相关档案资料接收进馆后,我们不光要保管好,更加要用好。”冯秋航透露,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正在积极筹备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届时将充分利用收藏进馆的抗疫英雄手印,向观众展示手印背后的抗疫故事。该展览预计于2-3个月后正式向公众开放。

援鄂医护代表:最想带孩子们过来参观,传承抗疫精神

抗疫英雄手印移交仪式现场,数名援鄂医疗队医护代表也全程见证,并一一上台完成手印的交接。“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这座城市有深厚的感情。广州给了我们每一位驰援队员非常大的鼓舞,不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谭杰说。在他看来,医护人员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尽到自身的职责,而并非“英雄”,因此回来后,他希望能尽快调整心态、恢复到正常的工作轨道中,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广东省人民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重症医学一科行政副主任、广东省援鄂第一批医疗队队长邓医宇表示,“手印·铭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人都不能忘记历史,历史是可以借鉴的。我们把这段抗疫的历史保存下来,就能为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也能教育、警醒下一代人,把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传承下去。”他说。因此,他最希望带10岁的儿子过来看一看,让儿子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并以我们的国家、民族为豪。同样希望把抗疫精神传承给孩子的,还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副主任,省妇幼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唐远平。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唐远平和同事在武汉一线连续奋战了50余天。他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只有1岁多。“回来后,我有跟孩子们分享抗疫过程中的故事,但他们对有些事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得了。所以我会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慢慢引导他们,希望这些经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帮助,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唐远平说。

广州脱贫攻坚展将于6月16日与观众见面

此外,活动周期间,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还将与广州市协作办联合举办《档案见证小康路——广州脱贫攻坚展》。该展览将于6月16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据介绍,该展览充分整合两个单位的档案资源,利用320余张照片档案,从基建、产业、教育、医疗等角度展示近年来广州对口帮扶贵州毕节、黔南,西藏波密县,新疆疏附县,四川甘孜州,重庆巫山县,广东梅州、清远八个地方脱贫攻坚的显著成就。

为了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计划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同步开设广州脱贫攻坚展网上展览;同时将进行线上线下声像档案展播,通过播放一系列建设小康社会的纪录片,向观众讲述小康路上的奋斗故事;开展口述历史抗疫专题记忆工程,邀请援鄂医护人员和广州一线抗疫人员讲述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博弈的难忘记忆;发布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发放“兰台小红工作记”、“小康记忆”宣传资料;开展送展进社区活动等,进一步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