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从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的制高点望去,几年前的脚手架丛林,已经蝶变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魅力的核心城区。这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区之一,这里汇集着腾讯、中兴、大疆等全球知名企业,这里的每个日夜都涌动着梦想与成长的力量。
但在追求永无止境的深圳人看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之后,40岁的深圳经济特区,更加迫切地感受到变革的需要。
这座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改革先锋城市,又开始了一场伟大的跋涉。在这伟大征程中,深圳高等教育何为?深圳大学何为?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不断思索的问题。
作为深大这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一校之长,“60后”工科男李清泉其实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他总是在开学、毕业典礼致辞时金句频出,“时髦”程度丝毫不输“00后”,也因此被外界称为全国“最潮”校长,更是深大学生口中“有求必应”的“全世界最好的校长”。
日前,这位“最潮”校长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发出了“最强”的鼓与呼: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圳高等教育应有所突破,深圳大学更应有所作为!以“破壁者”的心态加快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以“新深圳速度”将深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55岁的李清泉的期待,也是他矢志奋斗的目标。
“双区”建设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和引领
加快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大有必要、刻不容缓”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也对深圳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赋予了更为迫切的任务使命。
“我认为加快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大有必要、刻不容缓。”今年,李清泉继续关注高等教育,他建议,探索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得益彰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为丰富“双区”建设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高等教育支撑与引领。
“双区”建设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和引领。李清泉认为,高等教育是目前“双区”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在国家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没有布局“双一流”高校的城市。因此,需要加快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并确立其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和全世界的战略定位,通过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先行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示范,为“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大学也是一座“桥梁”,不仅与内地许多高校有联系,和港澳高校也有很多合作交流。
“深大应该是距离香港最近的大学,离关口只有十分钟。”李清泉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他在去年和今年的建议中都提到,希望通过更高层次的推动来加强高校联系。
“现在每年有100多位香港青年在深圳大学学习、生活,我希望未来随着学校发展,可以有更多香港青年来深圳大学,从这个学校走出去,更多地了解深圳、了解特区,这对他们今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发展会非常好。” 李清泉说。
他希望把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和层次跃升的旗帜擎举在更具竞争力的改革高地上。“既支持粤港澳高校在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合作办学,也支持深圳高等教育特区的高校在港澳地区办学,畅通合作办学的特殊通道,加快办学机构的审批进度,鼓励和支持深圳高等教育机构在港澳成立研究院等吸引人才、开展教育的载体。”
他还提到,引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在深圳高等教育特区与湾区相关高校组建联合学院、特色学院,实现国际一流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汇聚。
下放地方办学权 加强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建设
“推动一流地方高校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一流人才”
如同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一样,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必然将是在竞争中产生的,是最优秀的师资、最优秀的学生、最优质的办学资源“用脚投票”的结果。
李清泉认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加强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建设,重点是加快从身份等级机制到开放竞争机制的转变。
李清泉提出,应加大新一轮“双一流”计划对地方高校的开放度、参与度。
他建议,从扭转高等教育发展失衡趋势要求出发,国家有关部门在下一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遴选中,应当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开放度,特别是对发展态势良好,在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价中持续表现良好,对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高校,尽可能地纳入新增建设范围。
另外,李清泉还希望加速拓宽深圳高等教育改革的“绿色通道”,请求国家给予深圳大学更大力度的超常规政策支持,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在“双区”高等教育的版图上率先破局,开创新局。
如鼓励特区在招生制度、学科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推动深圳大学优先成为国家研究生教育先行示范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高校,自主审核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自主确定研究生招生计划,自主确定研究生招生录取方式,自主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本科毕业生推免生名额比例。
作为一名来自地方高校的代表,李清泉今年将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地方高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国家发展最终是人才的比拼,而人才竞争最终要靠教育。”他建议,国家应在地方高校学校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实验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为地方高校下放自主权提供更多政策倾斜以扶持地方高校发展。
“地方高校占据了国内高校招生总量90%,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义务。”李清泉说,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大获得了强劲支撑,但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投入还需要大力加强,而且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应加大,“推动一流地方高校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服务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流人才,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
站在双区“C位” 深大生来就是要把蓝图变成实景图
2035年瞄准世界一流高校:“这个目标,只会提前不会落后”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C位”的深圳大学,必然要在新时期承担起自己的新使命,迈向新的征程。李清泉曾希望在任期内,能把深大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希望深大能够成为这个城市一个亮丽的名片,“到那天,我会感到非常的自豪!”
事实上,2012年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深圳大学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国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名,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
在目前公认的QS、THE、USNews、ARWU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均已进入主榜,创造了地方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深圳速度”,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网站公布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在全球PCT申请教育机构中,深圳大学以247件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3的位置,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和清华大学。
今年初,深圳大学迅速制定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建设与特区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大学,并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名片、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标兵、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旗帜、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标杆;到本世纪中叶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世界一流大学的门栏大约在200名左右,这是我们的目标。”李清泉说,目前深大在世界排在600多名,他希望再过5-6年,可以达到世界前300名, “到2035年,我们可以进入世界前200名。”
躬耕是特区的品质,破壁是窗口的担当。李清泉说,深大“破壁者”的人设是由深圳的城市文化和办学使命决定的。深大的使命是做梦想的思想者,生来就是要把热血变成脑回、把情感变成思想、把蓝图变成地图的。
“我到这个年龄不怎么做梦了,所以我说出去的每一句话,希望都能够实现它。”谈及深大未来的目标,这位务实的理工背景出身的校长,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令人动容。“相较于深大现在的发展,目前这个目标还是比较保守的,我们是实事求是的,制定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努力实现它,而且是可以实现的。”
李清泉非常笃定:“我觉得这个目标,只会提前不会落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