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助力平远蕉岭产业走上振兴之路
2020-05-19 17:4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35个贫困村实际脱贫率退出率达成双百成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舒霞 汪劲松 张卫军  图/李夏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5月13日至15日,记者深入到南沙对口帮扶梅州市平远县的三达村和社南村等地,与基层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户等人物深入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扶贫故事,记录下平远、蕉岭两地在脱贫攻坚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人物事迹和扶贫最新成果。

在南沙对口帮扶的平远县三达村,11户贫困户自愿筹集3万九千元的资金,带着他们的信任交给驻村第一书记杨晴,通过种植无农药纯天然的林下灵芝成功脱贫;而在不远处的社南村,烟叶和水稻轮作的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积极劳动,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路;蕉岭县鹤湖村的辣椒近日也进入收获期,在村内的辣椒种植基地,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菜农忙着采摘辣椒,在小辣椒的带动下,去年该村60户贫困户1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0元。

记者了解到,南沙对口帮扶梅州平远县、蕉岭县以来,通过产业扶贫方式,下达1750万元扶贫引导资金,结合“631”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重点打造梅州本地区特色产业,引进可复制的成熟扶贫产业,将“输血式”产业扶贫模式向“造血式”长久机制转变。

截至2019年底,南沙区对口帮扶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3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已完成实际脱贫率100%、退出率100%,贫困户已退出1479户3944人。

三达村:山里种灵芝 扶贫从“输血”变“造血”

在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的山中,树林之中生长着一朵朵不打农药、天然生长的灵芝。村内有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们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杨晴的组织下,自发参与照顾灵芝的每一环节。这份灵芝产业,也汇聚着村里11户贫困户自发筹集的资金3万5千元,以及他们对驻村第一书记的信任。而在灵芝种下的第一年,这些贫困户们就得到了总共约6万元左右的项目分红。

5月15日这天,杨晴带领村内的贫困户们,到山中的林下林芝基地中,为今年新种下的灵芝菌棒进行选芝。他们小心冀冀地走到树林中,将正在生长中的林芝多余的菌片摘下来,只留下生长最好的那一片,让它吸足营养,等待几个月后菌棒开伞、长出完整的灵芝。

杨晴告诉记者,他是2018年底从南沙区城管局到三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上任的第一天起,便下定决心要发展产业。谋定了做产业,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动?这个问题天天在他脑子里萦绕。“立足农村实际只能做种养,农村常见的养猪产业,由于差干镇是水源保护区,不行;养鸡产业的风险太高;当地的传统水稻、仙人草种植等,由于人少地少工价高等因素一一在我的脑子里排除了。”

针对三达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能不能在山里种植灵芝呢?这个想法在杨晴的脑海里冒出来了,他即刻上网去查,一查便豁然开朗。种植林下灵芝早就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和非常良好的现实收益,项目只需要种植一次菌棒,便可收获3—5年,产品晒干后易保存,可长期存储,风险较小,非常适合做扶贫产业。

2019年5月份,杨晴带领村内有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抢期将6500棒灵芝菌棒种在了三达村灯头坑20亩山地上。项目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使用南沙扶贫引导资金20万,贫困户自筹资金3.9万,当年共采摘干灵芝1300斤,获利10万元左右,其中有6万元用于贫困户的项目分红。该项目可以实现一次种植5年收益,为林多地少的三达村蹚开了产业扶贫的路子。

杨晴告诉记者,三达村下一步将做好以灵芝茶等一些列灵芝产品的深加工,依托产旺三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好产品的推广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做好“三达灵芝”的品牌推广。 

社南村:烟叶水稻轮种走出一条脱贫路

春天是一年的起始,更是万物复苏的季节。5月15日,在社南村坪湖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内,村里的贫困户们在地里忙活着:除草、施肥、观察烟叶生长情况、掐掉多余的烟笋等等。在田地中,一株株挺拔的烟叶从农田地膜中蹦出,沐浴着阳光的气息。“今年我们已经采收过四次烟叶了,品质都还不错,我们心中也非常高兴。”在地里面劳作的贫困户潘伯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积极地到产业基地的烟田中巡田、劳作,每天的工资有100元,是他家的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

社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邹创智告诉记者,社南村坪湖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是社南村的主导产业园,是由仁居镇和帮扶单位南沙区东涌镇共同探索发展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利用仁居镇社南村坪湖村小组垦造水田项目230亩农田和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共投入帮扶资金96.25万元,建成仁居镇坪湖精致高效农业,带领村内的19户贫困户们成功脱贫。

记者了解到,基地产物轮作实行早造种植烤烟,中造种植优质水稻、高禾米,同时在田间实施“稻鱼共生”、“荷鱼共生”项目,养殖禾花鱼,冬季种植蔬菜,严格遵循当地烟-稻-菜轮作规律,无需额外引进新技术,通过田间种养、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形式,促进项目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结合。

据悉,社南村地处平远县东北部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距离仁居镇2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小组,共有264户1015人,有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9000亩,贫困户共有19户60人。通过三年的精准帮扶,各级部门共投入扶贫资金共517万,主要用于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目前社南村所有贫困户已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已完成全村道路硬底化、建成村级公共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项目。 

鹤湖村:种植基地辣椒丰收采摘忙

近日,蕉岭县文福镇鹤湖村的辣椒进入收获期,在该村辣椒种植基地,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菜农忙着采摘辣椒,现场一片忙碌。据介绍,鹤湖村种植了近140亩的余干椒和70亩的海花红。今年,基地预计可产辣椒70多吨,产值将达312万元,亩产值超15000元。在小辣椒的带动下,去年,该村60户贫困户1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0元。

“2019年,我了解到余干椒和海花红经济效益好、种植要求高,而鹤湖村的气候、地势、土壤耕性都符合种植要求,当时我就决心将这两种辣椒带到鹤湖村。”鹤湖村党委第一书记赵汉新告诉记者,村“两委”积极协调村民出租土地,使产业规模化,辣椒种植所需的水圳等配套设施则由对口帮扶单位南沙横沥镇出资修建。“辣椒都是当天采摘当天销完,主要销往江西,珠三角等地,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结合大湾区消费扶贫来看,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了解到,鹤湖村是省定贫困村,传统种植作物为每亩产值不到1500元的水稻、花生。2019年,该村因地制宜并结合市场需求引入经济价值高的辣椒品种,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目前,鹤湖村辣椒基地目前规模为200多亩,种植有余干椒和海花红两个辣椒品种。种植、施肥和采摘等各个环节均需大量的人工,吸纳了一大批本村和附近村民进行短期务工生产,其中包括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大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当前,平远县正在主导推动各省定贫困村与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的项目,目前南沙区帮扶的18条贫困村计划投入675万元参与该项目;蕉岭县组织省定贫困村与南北寨公司洽谈对接,通过’公司+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积极发展“订单种植”。

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定向种植,公司保价收购,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无缝对接,免除销售之忧。同时,南沙通过对接广梅指挥部的各种销售渠道和媒体宣传,发动帮扶贫单位代销、代购、消费扶贫等方式,逐步解决涉“贫”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其中,蕉岭长寿南北寨公司2019年消费扶贫营业额达到6000多万元,作为蕉岭县农业龙头企业疫情期间原价对农户收购农产品,与11个贫困村、262户贫困户签订供货合同,保证了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链接:数据看扶贫

截至2019年底,南沙区对口帮扶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3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已完成实际脱贫率100%、退出率100%,贫困户已退出1479户3944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收入12681.60元,比帮扶前增加9120.49元,增长率为256.11%;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均9.89万元,比帮扶前增长8.69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饮用水、家庭用电、电视信号、网络信号、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家庭稳定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等8个指标全部达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