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马勇 陈强
母亲节当天,不少家长选择带着孩子来到江门台山市中国农业公园的万亩良田,让孩子们观赏连片禾苗迎风招展的农家风光。连日来记者走访江门各产粮区时发现,江门的水田不仅用来种水稻,还能开发出旅游、养殖等功能。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做到“物尽其用”,而且能够为种粮的农民提供丰厚的额外收入。
高产示范农田引来自驾游客
位于江门台山市都斛镇莘村附近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拥有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农田,被誉为“广东第一田”。当地种粮大户李权立承包的水田,就在这主题园当中,“今年禾苗长势挺好,早造产量应该有保证!”已经过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为防止水田里的病虫害滋生,不少无人机已经开始在主题园内作业,来回飞行喷洒除虫药物。
“妈妈你看,有无人机!”母亲节当日,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自驾来到这里游玩。看到无人机在空中飞舞,不少小朋友看得手舞足蹈。其中一位家长林育恒正在教导儿子,“你看,水田里面绿色一棵棵的就是禾苗,你念的那首诗‘锄禾日当午’里面的禾就是它。”林育恒告诉记者:“我们家本来也是农民出身,这次正好让小孩了解他日常吃的米是怎么来的。”
记者了解到,“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面积10380亩,划分为八大功能分区,集聚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等功能,过去两年的丰收节,“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都作为江门的分会场。园内还建设了五邑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设施,兼具科普教育等功能。结合周边的海鲜美食、温泉度假等元素,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青蟹与海水稻“相护相成”
往“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深处走,一处处当地人称“蟹围”的水塘映入记者的眼帘。记者发现,部分蟹围上还长着禾苗。台山青蟹养殖协会会长王剑锋蹲在蟹围边的田垄上,细心观察着禾苗的长势和青蟹的个头。
王剑锋说,台山青蟹是蟹中上品,每年80%销往外地,相比其他地方的青蟹价格高10至20元/公斤。如今,他正在实施蟹稻生态养殖模式:“水稻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使青蟹养殖生态更加优质。”
王剑锋介绍,2018年他与另一个青蟹养殖户一起尝试稻蟹共生养殖模式,将水稻种在“蟹围”中间的“蟹岛”上。“事前考察周边的类似项目时,发现这种模式实施有个难题。”他解释说,台山青蟹养殖的环境处于黄茅海和潭江咸淡水交界处,土地含盐量比较高,从千分之八到千分之十不等,养蟹用的水含盐量甚至更高,“普通水稻品种不耐盐,没办法和青蟹一起共生。”
这时,来自湛江的“海水稻”专家陈日胜向王剑锋伸出了援手。据悉,陈日胜团队所掌握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耐盐度可达千分之十三,而且比较粗壮,不怕青蟹咬断,刚好适合稻蟹共生养殖。
去年,王剑锋在蟹稻田四周开挖了6至12米宽、1.5米深的环沟,中间堆起40至60公分高的“蟹岛”,稻蟹共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稻蟹共生的地块,稻子产量亩产大概有100斤左右。”王剑锋高兴地说,而且水稻可以减少病害,青蟹的品质不仅好,产量也增加了接近5%。
今年,除了继续在都斛镇实施稻蟹共生外,陈日胜团队和王剑锋在台山市海宴镇南丰村的“海水稻”试验田上又开展稻虾、稻蟹共生尝试。陈日胜解释:“虾、蟹养殖时,养殖用的流水可以冲淡稻田的含盐量,而且虾蟹产生的氨氮等成分能够成为水稻的肥料,这样土地的肥力会更好。”
小鸭子在稻田里撒欢
在江门恩平市沙湖镇那梨村,成群的鸭子在水田禾苗间探头觅食和嬉戏。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正在探索的一种田间管理模式——“鸭稻共育”生态种养。
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鸭稻共育”生态种养模式是指在秧苗栽插后,将幼鸭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时收回鸭子,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生态的稻田综合技术,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鸭稻共育”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达到绿色种植的基本要求。除了虫子和田螺子以外,鸭子还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形容:“鸭子好比是田间的‘管理员’,在田间游走的时候,把水稻周边的杂草幼苗也踩死了,大大减少了稻田杂草的产生,使稻田透光率增加,促进水温提升,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此外,鸭群在田中会产生粪尿,可以成为水稻田的有机肥料,从而减少稻田化肥的施用量,从其他已探索过这种模式地区的经验看,放过鸭的稻田土质泛黑肥沃,明显得到改善。
实施“鸭稻共育”的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国良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一举两得”:“一般可节省10%至30%的养鸭伺料,同时,还能提高鸭肉的品质,价格可以卖得高些。通过这种方法种植的水稻,也减少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种植+”让农民收入提高
“种植+旅游”“种植+养殖”......各类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多样化经营模式,正在江门各地慢慢推广。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表示,目前,江门正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类似“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的农耕文化景点正在各地兴起。如台山市水步镇,去年底就依托草坪里文旅项目和周边的水稻田园风光,打造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稻田音乐节。旅游业界人士欧阳耀认为,江门是大湾区内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地级市,“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消费新热点,而水稻种植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正是江门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
此外,江门近日也出台了《江门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基本构建完成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种养业新型产业体系,种养结合已经成为农业新的发展方向。
多样化经营模式给农民带来最直观的受益就是收入的提高。李权立说,“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成了旅游景点后,“很多江门和周边城市的市民,周末就开车下来旅游、吃海鲜,有的甚至向我们买米、买海鲜,说这里的东西又好,价格又便宜。我们当地人赚了游客不少钱。”
“稻蟹都养活了,一块地能够实现了两份收入!”王剑锋也表示,粗算下来,去年200亩的稻蟹共生,除了卖蟹收入,还可收获数万斤稻谷,相当于增收数万元。陈日胜还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南丰村的试验田里,“只要有30%的虾、蟹成活,每亩田就能增收将近1000元。”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