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送青云 | 刘涛:没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我们拿什么谈情怀?
2020-05-11 17: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作为新闻从业者和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保持对社会疼痛的职业敏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由受访者提供

“老师身上始终葆有一股少年气,这种激情很宝贵也很有感染性。他的课堂魅力,在于把一种思考和写作的思维传递给我们,燃起我们的新闻理想……”这是学生对刘涛及其课堂的印象和评价。

刘涛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80后”青年教师,他采取的“直播+混合+翻转”线上教学理念和模式得到推广,并积极创作实践,用行动影响学生执着追求新闻理想。

上网课“火力全开”,成为“金牌教师”

今年2月,刘涛的网课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火了。他的《新媒体文化十二讲》《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这两门MOOC,被爱课程网首页推荐,总选课人数超5万,排名新闻传播类前列。他采取的“直播+混合+翻转”线上教学理念和模式,获广东本科高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教学案例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与实践,不能把它简单看作网络直播,把课堂搬到线上。教师要有和传统课堂不同、要求更高的教学设计和理念。”刘涛认为,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很多挑战,要将学生的接受心理与课堂叙事紧密契合,适时互动制造高潮、启发思考,在网课的链条结构中整合完整的学习过程。

刘涛在学校拥有很高人气,曾获学校“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奖,线上教学火力不减,成为了“金牌教师”。

“他镜头感超强,会跟镜头眼神交流,懂得把握节奏,一下子把人带入学习氛围。”邹露同学表示,刘涛旁征博引、举例生动,授课就像讲故事。

课内外,刘涛注重与学生交流,每周四晚面批作业,常常评讲到晚上11时多。他借助线上平台工具了解学生上课进度、答题情况等,根据数据分析与技术手段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刘涛还创新教学手法,通过新闻游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导其介入社会现实,创新新闻表达的形态和策略。刘涛介绍:“此前,学生制作了新闻游戏《网红的非正常死亡》,以调查、破案的游戏设计,让玩家了解‘整容贷’的社会危害。”疫情期间,他和融合新闻团队彻夜奋战,推出5款抗疫公益游戏。

写评论笔耕不辍,点燃学生理想

在忙碌的教学、科研之余,刘涛持续实践,撰写新闻评论,积极为公共事务发声。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位充满力量、坚持理想的青年导师。

十余年前,刘涛曾从事新闻调查工作,他的制片人曾对他说“做新闻调查的人哪怕是死了被推向火葬场时,胸脯上依然写着两个字‘责任’”,他从此开始了“和时间赛跑”的调查性报道。“新闻从业者要有职业理想,我慢慢培养了使命感,想为社会注入理性与建设性的声音。”刘涛说。

目前,刘涛仍坚持评论写作,兼任专栏作者撰写评论200余篇,四次获中国新闻奖。对他来说,写作是坚守选择,是激扬新时代青年精神,也是为了教学。“只有自己一直从事写作、掌握技能,教学生才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更有知识的保障。”他说。

“作为新闻从业者和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保持对社会疼痛的职业敏感。”刘涛总是告诫学生,要把双脚扎在泥土中,时刻带着问题意识思考社会。

蔡楚萍同学说:“老师的课总是激情澎湃,激动时还容易破音,我们一定不会走神。”邹露同学表示,刘涛身上的少年气燃烧了大家的新闻激情。他的评论写作课座无虚席,在他的专业引领下,不少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新闻理想和价值体系。

【人物简介】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视觉修辞学、环境传播研究,曾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经典语录】

当今,面临各种社会压力和诱惑,很多人向生活低下了头,青年人不可以!青年人依然有理由谈理想,肩负使命、改变世界。当然,没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我们拿什么谈情怀,又怎么配得上谈理想?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