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图/团省委供图(署名除外)
武汉“封城”首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桑岭逆行而上,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
4月8日,武汉“解封”,他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平安归来。整整76个日夜,桑岭为这座城市“拼过命”。
4月28日,桑岭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面对这项荣誉,他却有些忐忑,“我只是一个普通医生,因为这场战疫,才被大家认识而已。”
第一位驰援武汉的广东医生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湖北武汉遭受重击。为阻断疫情传播,1月23号10点起,所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几乎同一时间,广东医生桑岭接到紧急通知:他被选派参加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支援队,务必在晚上12点前赶到武汉。那天是大年二十九。
由于交通封锁,根本买不到去武汉的票,桑岭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去湖南岳阳的车票。下午4点,桑岭登上火车,只身奔赴武汉,他也是广东第一位加入武汉战“疫”的骨干医生。
中途两次换车,桑岭终于在深夜11点多抵达。
虽然白天赶路奔波,到晚上他却睡不着,“面对未知,心里多少有一点忐忑。”
领导告诉他,这里缺医生,需要高年资医生去把关。桑岭从医17年,专门研究呼吸领域的感染与危重症治疗,还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
到武汉的第二天,除夕早上9点,他出现在金银潭医院七楼,接管满负荷的重症监护室。这一待就是两个多月,每天守在ICU,尽最大努力把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一直到4月8日,武汉解封,桑岭才结束这趟为期76天的“出差”。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逆行,作为医生,病人在哪里,他就该去哪里。
重症救治从忙乱到有序
金银潭医院,一个在疫情中被频繁关注的地方,它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也是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
桑岭所在的七楼ICU,主要收治危重症病人。他们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患有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加上人手、物资严重不足,桑岭觉得这次压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
按照规定,一个重症病人至少要有一个医护看管。但当时桑岭面对的情况是,ICU里五六个人负责16张病床,而且一些医护是从其他科室调过来支援,操作不熟悉,救治效率也不高。
“第一次去给我的感觉就是乱,很多医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接连几个病人去世,让医护队伍备受打击,“感觉心态有点崩了。”
桑岭意识到,必须要和小伙伴快速磨合,患者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于是,作为专家组成员的他,下沉到医疗组,亲自上手给病人插管、诊治。同时,桑岭定了一个小目标,ICU里插上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先救活一个再说。”
他们没等太久,转机出现了。那是一位65岁阿姨,情况十分糟糕,已经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资源紧缺,无法使用人工膜肺(ECMO)。
桑岭提出,救治的关键是保护患者的气管功能。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肺保护性通气……一系列操作之后,患者状况逐渐好转,后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
随着第一例患者好转,桑岭团队士气大增,慢慢找到了救治方向,流程变得清晰起来。更让他们欢喜的是,全国各地的医护、资源都在向武汉汇集,获救的重症患者越来越多。
加班加点总结一线救治经验
“假如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以同样方式)治疗这个病人吗?”这是桑岭回来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束76天的驰援任务,他没有停下来休息,正抓紧时间总结一线救治经验。
事实上,这项工作始于武汉金银潭医院ICU。1月底开始,桑岭白天在病房抢救病人、查看患者情况,晚上就会同国家级专家讨论,编写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指南。
当时,国家卫健委陆续出了多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南。但对于具体的治疗操作,尤其是重症救治,桑岭发现不少医生仍有疑惑,“因为大家认识不同。”
因此,形成规范统一的流程,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救治率。目前,他参与以及编写新冠肺炎相关专家共识共三部。
回到广州后,桑岭又投入新冠肺炎并发症、呼吸机参数设置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中。他将武汉与广州两地的样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审视过去的操作。
“如果能发现不同,就追着这个点去‘打’”,在他看来,这个总结对治疗有很实际的作用。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但桑岭丝毫没有放松。他正加班加点做新冠肺炎的分析、总结,希望能在五一假期结束前完成手上的任务,“毕竟全球疫情还没结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