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受访者供图
著名学者罗宗强先生于4月29日13时50分在天津仙逝,享寿九十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黄天骥评价,罗宗强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领域里成绩最大,他的去世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关于学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科带头人
出生于广东揭阳的罗宗强,于1956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继续在该校攻读研究生,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1991年起,历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罗宗强先生近三十年来治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士人心态史。主要著作《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均被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材。
“罗宗强先生全面、完整地掌握了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材料,特别是魏晋明代方面的材料非常丰富,理论基础比较扎实,这是很多晚一辈的学者无法达到的。而且,他的文学思想研究会注意到文学和文化、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分析文学思想发展的情况。”
在黄天骥看来,罗宗强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领域里成绩最大,学术研究非常严谨,还会提出很多新的见解,比如传统的俗语如何转化为明白晓畅的语言这方面做得很好。
在《明代文学思想史》的后记里,罗宗强先生说:“可自慰的是,我此生努力了,勤勤谨谨,不敢丝毫懈怠。青灯摊书,没有假日也没有娱乐。只是由于处世能力的极度缺乏,谋生无术,积毁销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几个知心朋友,学术路上相伴;有几个出色的、而且关心我的学生,不至于感到人生太寂寞。人生不易,但也终于在坎坷、失落、感伤中边走边读,读书,读人生。”
关于为人:不善言辞,待人诚恳
得知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黄天骥整个下午内心都不太平静。“无法工作,虽然知道这几天宗强的身体都不太好,认不清楚人,话也说不清楚,但是接到他去世的消息内心还是非常伤感,失去了一位可以互相切磋学术、神交的好友。”
黄天骥与罗宗强的相识可以追溯到1985年左右,在申报高校博士点的材料中,黄天骥发现罗宗强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在1990年杭州的一个学科培训会议中,黄天骥跟罗宗强住在一个房间,两人由此加深了认识。
“我们晚上就聊学术问题,第二天一早沿着西湖散步接着聊,后来去济南会议后游泰山,我们两个连泰山都不看,就躲在车子最后一排聊学术。”在黄天骥眼中,罗宗强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之人,甚至是有点木讷跟书呆子气,而且普通话不好,潮汕口音重,说话声音又比较小,但是一聊起学术就滔滔不绝,两个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生活中的罗宗强先生为人诚恳勤勉,情深意切,作为教师,罗宗强先生学风严谨,教学有方,曾先后获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特别贡献奖与最高学术成就奖。“宗强对学生非常严格,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是学科的骨干。”黄天骥回忆称,当年他们还会互相把学生的博士论文发给对方看,“只看,不评价,就是让对方知道目前自己的研究是什么路子。”
除了互看学生的论文,黄天骥跟罗宗强也会互相邮寄自己出版的书籍。“去年宗强出了一套《罗宗强文集》,第一时间给我寄了一套,我的文集本打算寄过去,疫情耽误了,想来我还欠他一套文集啊。”说至此,黄天骥不无遗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