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扶贫先扶智,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引进人才成为关键。但是,想免费把高层次人才引入乡村地区,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却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成为困扰地方的问题,而“柔性引才”“人才驿站”式的服务方式正成为粤东粤西粤北贫困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目前广东14个地市共建成市、县(区)、镇(村)各级驿站364个,在当地骨干企业设置分站123个,建成配套服务基地153个,形成“总站+分站+服务基地”的布局,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全覆盖。
通过“驿站进镇村”“专家请进门”“培训到地头”等方式,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引才困局,有效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助推当地经济产业发展。
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新技术带动本地居民增收3千余万
“柔性引才、成果转换、交流对接”是人才驿站的主要功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入专家人才开展技术攻坚,促进技术成果与贫困地区需求紧密联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引进人才,项目对接方面人才驿站可谓硕果累累。
清远连山县人才驿站密切联系“陈嗣建育种创新工作室”团队,帮扶培养本地科技创新人才70名、持证上岗农业种植技工490名,每年组织600多家农户开展合同制种植2000多亩农田,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5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
阳山县人才驿站引进9名蚕桑专家,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培养40名本土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改良切实解决了养蚕农户的技术性问题,造就了一大批户均5亩、收入2.5万元的专业养蚕村,带动本县及周边蚕区年增加收入3170.5万元,高效助推全县扶贫工作。
送教上门“授人以渔”
一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223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才驿站除了引才引智外,更成为扶智的重要载体之一。
针对部分农户种植农产品操作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的情况,茂名分界镇人才驿站制定了智力扶贫挂钩安排表,围绕龙眼种植及加工、果菜和红烟种植等重点领域,对贫困户实施人才“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在果蔬生长的关键时节组织农技人才现场指导,促进贫困户增收增益。
阳江人才驿站引入高技能人才,采取以工代训、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进乡镇、进社区等“点对点”“一对一”的精准培训,帮助贫困人员提升知识技能。对参加技能培训专项帮扶的贫困劳动力,按每人每天不超过50元、每年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补贴,提高贫困劳动力参训积极性。
2019年,全省人才驿站共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22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64人,专项技能帮扶培训3659人。
精准对接精准脱贫
人才驿站为贫困户铺设“致富路”
人才驿站在当地,还充当着沟通对接桥梁作用。引进专家团队与项目助力当地企业发展,积极协调引导服务对象就地用工,优先吸纳本地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共推动。
茂名化州人才驿站依托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以合作种植化橘红的形式扶持散农户700多户近4000人。据估算,合作农民每人每月能获得收入近4000元,每户年均增收1万~2万元。云浮新兴人才驿站引入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促成温氏集团采取“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合作农户增收164.3亿元。
肇庆怀集人才驿站为当地岳山茶场建立博士工作站,引入华南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张凌云教授等3名专家,实现产值增长20%,每年吸纳贫困户用工480多人次,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户脱贫双丰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