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少玲
通讯员 林惠娜
南方进入汛期以来天气复杂多变,气象预报的难度也加大了,往往会出现预报不准确的情况,比如23日明明预报广州会有大雨,结果一整天却都没怎么下雨。
天气预报为什么会有误差,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因素有哪些,哪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高,哪些是难以精确预报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州气象台的气象专家,为大家讲解“天气预报那些事”。
受访对象: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怀宇
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天气预报为什么会有误差?
李怀宇: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从科学规律讲,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永远准确,天气预报同样如此。
现在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对整个大气,甚至对现在整个气侯系统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肯定会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也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所决定的,包括气象科研水平、对整个大气运动的认知、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还需要有更大的超级计算机,观测站还必须要更加精细,同时还需要更多的雷达、更多的卫星来进行探测,当然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
大气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全球的气象工作者共同努力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预报天气主要有三大难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因素的有哪些?
李怀宇: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预报天气时主要有以下三大难点。
难点一: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大气是混沌的,很小的波动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湍流。正是由于大气的千变万化,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对天气情况进行诊断预测,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气象工作者依然要有百分之百的努力。
难点二: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仍存在薄弱环节
气象监测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预报预测和服务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捕捉不到,以至于漏报。
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还比较弱。
广州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影响天气的因素比较独特,天气现象和灾害种类多,存在着难以全面准确预报的客观因素;一些突发性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其发生发展规律复杂,广州市乃至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还相对薄弱;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和各类新型气象资料应用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气要素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
难点三:预报人员素质决定天气预报准确率
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进步,但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预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预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评估报告曾指出,优秀的预报人员在天气预报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数值预报模式10-12年改进的效果。培养高素质的预报人员并在预报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冷空气、高温、台风的预报准确率较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哪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高?
李怀宇:冷空气、高温、台风等由较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比较高。
龙卷风、冰雹、局地暴雨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哪类天气是难以精确预报的?
李怀宇:就目前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而言,一些中小尺度的突发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龙卷风、冰雹、局地暴雨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