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岑嵘
英国知名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金融时报》开设一档专栏,专门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一天读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出门在外的时候,我总面临一项困难的选择:在写字楼或酒店的洗手间里,到底该用哪间呢?我总是努力去猜想哪一间被使用得最少。我男朋友认为最后一间被用得最少,而我的看法却正好相反。
你会用哪一间呢?”
蒂姆对此的回答是:“你挑选厕所隔间的策略使我想起沃伦·巴菲特的一句话——‘分散投资对无知的投资人来说是一种保护’。你需要的只是一间干净的厕所,为何不多观察一下,这样做也不会要你的命吧。这就是我的做法。”
蒂姆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美国一个电视节目却抱着求真的态度通过实验来了解真相。节目组在加州海事学院的一间男洗手间的每个隔间,安装了机械自动计数器,通过开关门记录下每个隔间的人流量。96个小时后,节目组对机械开关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
结果显示:进入测试的第一个隔间使用次数23次,是4个隔间当中使用频率最低,相对来说也是最干净的。其次是最后的也就是4号隔间,使用次数为24次。更多人选择了位于中间位置的2号隔间和3号隔间,使用次数分别是38和34次。
无独有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克里斯腾菲尔德也做过类似调查,他通过跟踪一个公共洗手间内4个厕所隔间中卫生纸的更换次数,发现中间两个隔间内卫生纸的更换次数比靠边两间高出约50%。
那么心理学教授为何要探索这个如厕问题?其中大有文章。
克里斯腾菲尔德紧接着对消费者如何从超市的货架上选择产品进行了调查,他来卖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现当有四排非常接近的产品时,71%的消费者会选择中间两排货架上的产品,这比通常预计的随机概率高出了21%。
克里斯腾菲尔德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人会遵循一种隐形规律进行选择,即我们更可能选择视野中心的选项。并且这条规律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
加州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什洛莫·贝纳茨说,这一视觉模式被称为“中区偏见”,它从一开始就根植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并深深影响着所有和视觉紧密相关的行为。
因此,中间区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各个品牌总是不惜代价想要出现在中间的货架上。同样,在最为依赖视觉呈现的数字世界里,中间区域更成为炙热的争夺焦点。
在意大利学者艾琳娜·鲁茨卡贾领导的团队进行的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邀请了41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让他们在屏幕上挑选自己喜欢的零食,比如乐事薯片和士力架。研究人员则通过眼动追踪设备来监测他们的目光。
在屏幕上只有4种零食出现在一个2乘2的矩形中,受试者很可能看向左上角,然而随着选项的增加,新的趋势也开始浮现。如果受试者同时面对9个选项(3乘3的矩形),他们的目光99%一开始会落在中心区域,如果在16个选项的矩形中,他们的第一注视点97%会落在中间四格。第一注视点会对之后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以9个选项的情况为例,人们最终有60%的可能选择正中间的那个,而不论它到底是哪种零食。
我们为何总是被中间的位置所吸引?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艾顿提出了一种假说,他推测这一视觉偏见,根植于一种对于群体边缘位置的古老的恐惧,因为这会让我们更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猎物。比如羚羊群外圈的羚羊更有可能被狮子吃掉。因此,艾顿认为大脑天生就设定了尽可能避免各种边缘,无论是厕所内的隔间还是屏幕边缘位置的零食。
当我们不自觉地走向洗手间中间那个隔间时,也许是强大的基因替代了我们做出了这个选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