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附中名师谈:如何写好“抗疫”作文?
2020-04-20 16: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学生要学会“大题小做”,毕竟以我们的年龄和学识,比较难写出大气磅礴的作品,选一个合适的小角度就容易得多了

文/夏俊萍

华师附中语文老师夏俊萍(左)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孙磊专访     吴小攀 摄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作为中学生,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并参与抗“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咱们同学心里要有家国情怀,笔下才能演绎一个个能让人产生共情的故事。相反,如果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又何来的写作素材呢?关注国家大事,与国家命运同呼吸,这既是华附人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培养大语文观念的需要。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角度要小。写作的角度不要太大,内容不要空泛。有的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抗“疫”新闻中的人和事,比如将钟南山、医护人员、全国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等等,稍作“整合”,就“堆砌”成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其实不过是一种“复述”,或“转述”,读者一定不愿意看,因为角度大,内容空,没有新鲜感,没有你个人的体悟。

要写自己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小区保安测量体温,管理员上门做人员调查,父亲为紧急工作早出晚归,村子里站岗执勤、“我”宅家里烦闷难耐等,角度很小,事情也很小,但读者却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描述,真切地感受到全国各地城市乡村,许多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抗疫生活,甚至会觉得,他们笔下的人物,就是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就是自己,这就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所以面对抗击疫情这样的大题材,咱们初中生要学会“大题小做”,毕竟以我们的年龄和学识,比较难写出大气磅礴的作品(能写出当然好),选一个合适的小角度就容易得多了

第二,选材要新。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经历了很多与以往农历春节期间很不同的生活:买口罩酒精、囤食物蔬果,宅居家中烹饪美食、刷手机、上网课,在客厅卧室厨房间“旅游”,亲朋做抗“疫”志愿者,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也都是很新的素材,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信手就可以拈来好的素材。要知道,只要用心观察,好好感悟,生活琐事也大有抒写的价值。淡中有味,大有意味,这就是新意呀!

第三,大胆尝试使用各类文体。写文章切忌内容空洞无物,切忌没有真情实感,这些同学们都懂。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大家即使写同样的人与事,也未必都能写好,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够大胆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平日的堂上作文、考试作文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使用新颖的文体形式和结构形式,往往能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第四,语言要有感染力。这点常常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语言,寡淡如白开水,即使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文字一表现出来,却淡然无味。现今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种媒体上都不断播放着勇士们的身影,许多故事,许多事迹,相信同学们都被深深地感动着。但是感动归感动,有的同学一下笔,写出来的东西就既不能感动读者,甚至也不能感动自己。比如一些同学的文章开头必是“介绍”这个春节如何不平常,钟南山怎样抗击疫情,结尾则是高呼两句口号“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千篇一律,实在不吸引人。

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绝不是一天之功,是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阅读、做文摘、练笔才能具备的。当然,坚持平日的名著阅读更是有必要。此外,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在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中获得的。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