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肇庆运用ECMO+IABP成功救治心肺功能衰竭患者
2020-04-16 20:07 羊城晚报•羊城派
让人工心、人工肺暂时替代患者自身的心肺功能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陆莉诗

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当中,ECMO逐渐被大众所知晓,除了救治心肺衰竭,还可以应用在气道手术、中毒、溺水、感染中毒性休克等急症,给予支持治疗。

58岁王女士万万没想到,最近发生的一次突发性胸痛,让她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奋战下,重获新生。这是肇庆市首例成功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的心肺功能衰竭病例。

起病急 发展快 胸痛患者面临生死考验

3月1日晚上7点,王女士突发持续性胸痛,呈压榨样闷痛,并伴有恶心症状,于是自行赶往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令人奇怪的是,当时王女士的心电图、心梗三项、胸主动脉CTA等检查并无异常,但在3月2日凌晨1时25分,病情急转直下,王女士开始出现气促,心电监测:HR:118次/分,血压不稳定,在大剂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下血压85/50mmHg,血氧饱和度70%,神志意识转差,被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邓斌带领团队紧急抢救,当晚为王女士开通绿色通道行介入手术,术中造影发现患者粗大左主干中段闭塞。在呼吸机及IABP支持下,医疗团队对其进行LM-LAD近段血运重建,并植入一枚药物洗脱支架。虽然医护团队奋力抢救,使王女士暂时渡过难关,但她依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让“人工心肺”替代衰竭器官

术后,王女士被转入CCU进一步监护治疗,无奈患者已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症状,此时,运用常规手段,已无法保证王女士生命安全。心血管内科邓斌主任当机立断,迅速向钟志耕副院长汇报并联同重症医学科团队对王女士进行会诊、评估。经过医生详细沟通,家属同意进行ECMO治疗。

3月5日,由心血管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迅速组成ECMO专家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了ECMO通路的建立。在ECMO,IABP及呼吸机支持下,王女士的血氧饱和氧得以迅速上升,让她不堪重负的心肺得以“休息”,医疗团队给予调整抗凝药物量、输血、抗感染等治疗,并由重症医学科的护理骨干,24小时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血压趋于稳定。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症医学科安排专门护理骨干进行照料,不仅24小时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还要帮助患者预防褥疮、清理排泄物。“每班次要护理患者5次,ECMO要求护理时要平衡抬起患者,每次护理我们都要七八位护士一起抬起患者。”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云玲说。

据综合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国权介绍,简单来说,ECMO实际上就是人工心、人工肺,暂时替代患者自身的心肺功能,让它休息,为患者受损心肺恢复赢得时间。

ECMO成功运用造福肇庆地区患者

在ECMO成功运转的10天里,患者曾出现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经组织多学科会诊,精心诊治和护理下,王女士的心肺功能逐渐好转,并成功脱离呼吸机。目前,经过后续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于4月6日顺利出院。

邓斌介绍,ECMO技术,作为顶尖体外生命支持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辅助循环作用得到越来越多重视。“使用ECMO的患者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救治成功,一般情况下,心肺衰竭患者在使用ECMO救治后生存率在60~70%之间。”邓斌说,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防各种并发症及各种突发状况,只有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并且能够正确及时调整应对方案,才能让患者顺利渡过险情。心血管内科通过不断提高核心技术优势,在多学科协作下,又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