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95后男护士:最感动是在武汉吃到糯米鸡
2020-04-08 19: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听这位95后男护士讲述其在武汉与全国人民一起战“疫”的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谢子亮

作为驰援武汉的首批广东医疗队成员,来自广州南沙的陈国豪日前在江门鹤山完成14天隔离回到南沙区大岗镇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补上迟到了60多天的团年饭。记者近日来到陈国豪位于大岗镇二湾社区的家中听这位95后男护士讲述其在武汉与全国人民一起战“疫”的故事。

图/通讯员、受访者提供

不一样的春节 迟到的团年饭

陈国豪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的一名男护士。1月23日,即农历年廿九,陈国豪便已回到家中。有5天春节假期的他本以为可以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月24日,他便接到通知,是否愿意到武汉第一线战“疫”。短暂的考虑后,他便下定决心报名前往。

“国豪和我说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很担心。但是他那么年轻,而且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就应该站出来。”陈国豪的父亲告诉记者,在陈国豪驰援武汉的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他无时无刻在关注武汉的新闻,“真系冇觉好瞓”。

当天下午,来不及吃年夜饭的陈国豪赶回了南方医院集中。“我们是年三十晚深夜上的飞机,大年初一的凌晨抵达武汉。”陈国豪回忆说,抵达武汉后,便开始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培训,“这是我第一次不在家过年,但是我当时没细想,只想把工作做好”。

图/通讯员、受访者提供

3月下旬的时候,陈国豪开始得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的医疗队可以逐渐撤离武汉了。“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回到广州后,我要好好抱一下我的家人,多陪陪他们。”事实也如此,战“疫”归来的陈国豪和家人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彼此将近60多天的牵挂和思念尽在此间。

4月6日晚,完成14天隔离后回到家的陈国豪与家人终于吃上了那一顿迟到了将近60天的团年饭。 

首次穿防护服 要用嘴巴鼻子大力呼吸

“我们抵达后,就立刻开始了疫情防控的培训学习。说实话,那一套防护装备,在此之前,我见都没见过。”陈国豪坦言,最开始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很紧张,“最开始,我每次穿防护装备都要花30多分钟。”每次穿好后,陈国豪还要再细细地检查一遍,以防身体还有暴露在外的地方。所幸,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陈国豪也很快就习惯了在武汉的工作生活。1月28日凌晨4时到上午10时左右,陈国豪顺利守好了第一班岗。

每次穿防护装备前,陈国豪都要穿上一件既能吸汗,又防寒的打底衬衣。“由于穿上防护服后,我们6个小时是不能脱下的。 但是各种装备穿上来,就会很闷热,很容易出汗,因此打底衬衣是我们的必备。”陈国豪分享说,他们穿好防护服后,还要戴上N95口罩以及护目镜。有时候可能只是穿上全套装备10分钟不到,护目镜就开始起雾了,视线严重受阻。为了更好地阅读病人病历的文字,陈国豪经常瞄着眼通过护目镜还没布上雾气的一角看东西。

由于医院实行24小时4班倒,因此他们需要穿戴着全套装备连续工作6小时。由于N95口罩的密封性非常好,“我有时候需要张大嘴巴,用嘴巴和鼻子一起用力呼吸,才能呼吸到空气。”

图/通讯员、受访者提供

最感动的事 被武汉的平凡力量感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市的各种物资一度较为紧缺。“但是在灾难面前,我看到的不是恐慌,而是看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人都在行动起来了。每个平凡的人都在为疫情防控作自己的贡献,我深受触动。”陈国豪分享说,由于一线医护人员是高负荷运作,体能消耗很大,因此他和同事尝试通过网络和朋友获得一些生活物资,幸运地得到了不少武汉市民的帮助,这让他感到很温暖。

“有一个也是90后的本地志愿者,他自己为我们采购很多干粮、酸奶等生活物资,并亲自送到我们住处。”陈国豪回忆说,他很受触动,在这座城市的物资开始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一个陌生人还主动运送了3车物资给他们。“我们还问那个小哥叫什么名字,他一直不肯告诉我们,只是不断说‘武汉人民很感谢你们,你们只需要休息好,以后安全回家就好’。”

也正是在武汉的战“疫”第一线,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护士,陈国豪以自己的党员同事为榜样,并积极向他们靠拢,在武汉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战“疫”归来 看到广州塔时激动不已

作为一个地道“老广”,陈国豪在驰援武汉期间,也不时想起家乡的美食。后来武汉当地有一家粤菜馆,在得知他们是广东医疗队后,老板娘为他们送来了老火靓汤、春卷、糯米鸡等广东美食。以前不以为意的糯米鸡一下子成了陈国豪的“香馍馍”,“那个时候能吃到糯米鸡,简直太幸福了,让我感动不已。”也因此,他更用心把工作做好,希望“春暖花开”的那天早日到来。

“当看到广州塔的时候,内心很激动,这一刻知道自己确实是回到广州了、回到家了。”陈国豪说道,在家的时间,想要好好地陪伴家人、好好休整,然后继续投入到医护工作中。

图/通讯员、受访者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