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我国已向国外供应呼吸机近1.8万台
2020-04-08 16:4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医疗物资需求,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4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情况。

作为辅助和控制患者呼吸的医疗装备,呼吸机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主要呼吸机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紧急复工,一直在全力生产供应。截至目前,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2.9万余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余台。

近期,随着国外疫情的蔓延,对有创呼吸机的需求急剧增长,有创呼吸机成为最紧缺的医疗物资之一。据陈克龙介绍,从主要生产企业情况看,目前我国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

我国有创呼吸机周产能约2200台

陈克龙表示,目前,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产品支持,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与国际上各采购方进行商务洽谈。工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主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协调加大关键零部件供应力度,帮助零部件和整机企业稳步增产扩产,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供货能力,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

但他也表示,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呼吸机的生产能力要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情况下,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200台,产能不足全球的1/5,“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是不现实的”。

此外,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装备,设计、生产和临床验证,都必须经国内外医用安全和标准严格准入和认证,周期很长。主要零部件的供应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随着疫情蔓延,零部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陈克龙认为,在疫情影响下,通过扩产转产实现大规模增产,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长期也有困难。

五类医疗物资产能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会上介绍,通过全力动员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生产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人员、设备、原辅材料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协调,我国的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等医疗物资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截止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

曹学军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依然较大。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产业链的协调,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对接国内外的需求,严格指导企业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国内外抗击疫情继续做出贡献。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

面对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态势,我国疫情输入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需要统筹做好国内医疗物资保障和力所能及的为境外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一是统筹做好国内重点地区的保供工作。在继续做好维持一级响应级别的京、津、冀、鄂等四个省份医疗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加强与12个指定航空第一入境点省的指导帮助,并做好保供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各边境口岸和中等风险地区所在省份的医疗物资保供力度。

二是全力配合对外援助和出口工作。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组织企业做好生产和出口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帮助其他地区和国家,为全球疫情防控扩大中国制造的贡献份额。根据工信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国务院已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工信部将配合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相关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三是组织指导重点医疗物资全链条复工复产。按照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在防范疫情输入和反弹的前提下,分区分级推动工业全面复工复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