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96岁老党员黄仲宜:给师生留下永远的感动和怀念……
2020-04-04 20:0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华南理工96岁老党员黄仲宜:给师生留下永远的感动和怀念……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赵春旭 阳超镭
图/学校提供

2020年初春,华南理工大学离休干部、96岁的共产党员黄仲宜同志不幸因病逝世。去世前,她立下遗嘱,将其多年积蓄和房产捐献给学校,用作成立助学基金。

立报国志、行爱国事,是黄仲宜一生的追求,更是她精彩人生的写照。这样的安排,是她最后一次对入党誓词的践行,也是她向深爱着的华工人最深情的告别……

黄仲宜

立志报国 投身革命 舍生忘死

“我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伴随着抗日战争的战火长大的……”生于1924年的黄仲宜,初中时经历了卢沟桥事变,深切地感悟到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1940年2月,黄仲宜考入了香港的中国新闻学院。该学院是由中共地下党建立的一所进步学校,成为黄仲宜熏陶革命思想、接受党的教育的摇篮。

后来她又考入香港岭南大学,参加了由进步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读书会,并在日军进攻香港时冒着生命危险协助保护、转移进步书籍、报刊……

黄仲宜就读中国新闻学院的毕业证书

香港沦陷后,黄仲宜转入曲江岭南大学就读。冒着被国民党“三青团”搜捕的危险,她和同学们将《中国革命史》《联共布党史》等等在当时被视为“危险书籍”的读物,藏在农民家里的一口大米缸里,坚持开展进步读书会活动。

“不抗日就没有前途!”后来,她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伪封锁线来到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游击区,担任无线电新闻台译电员。

1946年9月,黄仲宜重返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并于第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学校协助党组织秘密发展了一批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和教师入党,还帮助组织建立了爱国民主协会(后改称地下学联)。

黄仲宜和其他党员秘密开展地下工作,接收从香港寄来的新华社电讯、《华商报》等重要资料,交给上级组织。

她们的地下活动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发现后,黄仲宜被列入“黑名单”,国民党当局曾派人到她家中抓捕她,恰巧她不在家,幸免于难。

建设祖国 立志教育 立德树人

解放后,黄仲宜同志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工作。1961年12月调入华南化工学院教授英语,后并入华南工学院担任外语教研室老师。

当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教学很费劲,黄仲宜为了抓紧时间给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每周都要抽空到学生宿舍进行辅导。

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授研究生班时,因为教学富有成效,得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时任学校教务长冯秉铨教授的赞赏。

黄仲宜(第二排右起四)和教授的班级毕业合影

黄仲宜谦虚认真、平易近人的性格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很多学生毕业以后经常与她书信来往。她的书桌上一直保存着一个白底暗纹的瓷杯,上面刻着“诲人不倦 献给黄仲宜老师”,这是学生们在1974年国庆时赠给她的纪念礼物。

1982年黄仲宜同志离休。离休后,她参加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常对大、中、小学生讲述自己在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当年前辈们的英勇献身、浴血奋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和谐生活。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啊!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长成才,好好建设祖国!”这是她经常讲给学生们的话,也是她对党和祖国的真诚表白。

和大学生志愿者在一起

生活简朴的她,从不吝惜奉献,亦不追寻赞誉。生前,她时常给贫穷的孩子买衣赠书,送给他们生活费;“非典”、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情,她积极捐款数万元。身后,她把毕生积蓄和财产捐献给关工委,帮助贫困学子们学习成才报效祖国。

在遗嘱中,黄仲宜同志写道:“我去世后,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大音希声,至爱无言。她的拳拳爱党心,深深报国情,让师生听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最忠诚的心声,在清明节追思先贤的日子里,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感动和怀念……

人物简介 

黄仲宜(1924-2020),又名黄淑暖、杜塞伦,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成长于上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积极投身革命运动,虽历经生死考验,却百折不挠。1961年调入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外语教研室。1982年离休后参加了学校关工委的工作,曾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学校关工委委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