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周哲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谢红 郑诚
“南风古灶——佛山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疫情之后已经对外开放!游客逐日增长,已达400-500人。”3月29日上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视察完南风古灶园区疫情防疫和复工复产情况后,在自己的朋友圈中为南风古灶打call。随着疫情的持续向好,近段时间,佛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走上街头,带头消费,为消费复苏打气。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佛山的街头巷尾,车流、人流逐渐增多,城市的“烟火气”在春光中有序回归。从即日起,羊城晚报特别推出《春光正好 佛山有约》策划,从商业、旅游、餐饮和文体四个方面看佛山消费如何在逆境中坚强复苏。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期间,本该是红红火火的景区遭受不少损失。而经此磨难,不少景区也在思考转型之道。
思考:下定决心摆脱“门票经济”束缚
旅游景区面临的现状倒逼着景区管理者思考转型问题,部分景区更付出实践。例如,面对桑葚平日无人采摘的现状,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开辟网上商城,至今已销出近3000斤桑葚,一定程度缓解了经营压力;美的鹭湖利用对川茶场开发“私家茶园”板块,划出80元私人茶园,给度假区居民和游客承包,游客既可以亲自采茶、炒茶、制茶,制作个性茶叶,也能雇农耕作,并实时在网上查看茶园情况。目前,度假区首批推出的40元茶田2天内就预定一空。
“这次疫情让大部分景区依靠‘门票经济’的弊端一览无遗,有远见的景区管理者已经在思考未来的转型方向。”曾令华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门票都是景区收入的大头,但一遇到类似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或多雨季节,门票收入锐减,景区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受影响。“旅游产业的转型方向还是要跨界,例如,农业游景区可以开辟种植绿色食品、精养家禽等产品,一方面给游客体验农家生活,一方面建立特产销售网络,实现景区收入多元化。”
此外,他也建议,景区可以根据游客群体构成特质开发一些配套产品,例如针对全家游、研学游等群体,“比如亲子游,或许游客进入景区门票价格很低甚至不要钱,消费主要从一些体验项目(比如养牛、插秧等)上获取,只要产品能挖掘游客需求,是可以盈利的。”他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丝绸、柳州螺蛳粉等“网红”特产的流行都是不错的转型案例;佛山长鹿农庄、盈香生态园也都靠美食等特色转型较为成功。
呼吁:旅游创意也需要有效保护
实际上,无论是体验旅游还是网上商城,这些“创意”都不是“新鲜货”了。然而,为何在旅游转型的道路上,许多探索却“功亏一篑”?曾令华表示,症结就在于旅游创意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大量低成本无序竞争让“吃螃蟹的人”得不到“甜头”。
“还是以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为例,在农业游的探索稍有成果后,周边立刻兴起了大大小小多个桑葚采摘园,同质化竞争都比较严重。”曾令华表示,他说比如有一些地区“农业+旅游”的模式做法就值得学习,农户在开辟一种作物的种植后,当地的合作社会保护这种业态,并引导其他从业者进行配套业态的开发,让新模式尽快做大做强,“例如,一个农户开展‘养牛’的农业游,合作社会引导其他从业者实现一个差异化竞争,比如,他养牛,你可以养羊,不同的游客兴趣不同,双方都不会同质化竞争。”由此,曾令华呼吁,政府应该对“旅游创意”也要适当保护,不要让同质化竞争打击“探索者”的积极性。
此外,在旅游产业的转型中,政府也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例如,目前兴起的“研学游”,学生主要在游览中获取知识。而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学生来不了景区,研学老师能否进校园?曾令华建议政府对景区多调研,为景区的转型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