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直击】坚守到最后!奋战50天后,广东这支医疗队再收治12名转移重症患者
2020-03-29 22:0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将继续坚守武汉一线直到疫情结束

文、图/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张豪 李斯睿 汤铭明
视频/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张豪

“慢一点,注意吸氧稳定。”

3月28日下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员正在小心翼翼地转运患者。随着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陆续撤出,作为国家医疗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31人医疗队仍然坚守武汉一线,战斗到最后。

他们把原本负责的7楼东病区患者转运到8楼西病区的同时,还把即将撤离的陕西医疗队和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负责的重症患者也收治进来。截至3月29日12时,8楼西新病区共收治了22位患者。

医疗队员在工作中

40多分钟完成患者转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病区主任周明根告诉记者,在医疗队刚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时,为了满足应收尽收的要求,队员们紧急改造病区,把7楼东病区改造为重症病区,患者最多时50个床位18个小时就全部住满。目前,随着越来越多患者康复出院,7楼东病区还剩下10位住院患者。

“不过,按其他楼层的设计,西区才是隔离病房,东区是清洁区。因此,队员们每次进入7楼东病区,必须得从8楼东的清洁区进入,上下一层楼,穿过其他两个隔离病房,这个过程颇费周折。”周明根说,目前其他楼层的病区逐渐清空,有条件重新更换病区。

3月28日下午3时30分许,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一场紧张而又有序的患者转运拉开序幕。三四个医疗队员负责一位患者,连着病床一起转运。

医疗队员转移重症患者

“注意病人的安全,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还需要吸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副领队、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雪贞说,整个转运过程大约耗时40多分钟,10位患者顺利转运到新的病房。

“转运患者是最后一步,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周雪贞说,队员们把东病区的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等提前调整到位,患者一转到新病房便可及时启用。

收治其他即将撤离医疗队的剩余患者

3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还把准备撤离的陕西医疗队和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负责的重症患者——7楼西病区和13楼东病区的12位患者,也都收治进了8楼西病区,继续为患者提供救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唐恬恬告诉记者,不同医疗队在治疗细节上略有差异,需要交接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服用药物疗程剂量以及副作用等。

此外,在交接完每位患者的病历外,还需要到每位患者床边去探视,做好医学和人文双重关怀。“这是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的起点,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此前,医疗队在7楼东病区里把一个独立病房改造成小型ICU,运用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备具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团队。这次搬迁病区,医疗队把这个“逸仙ICU病房”也移植到新病区,继续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深度救治。截至3月29日12时,8楼西病区共收治了22位患者。

继续坚守武汉一线直到疫情结束

自2月7日出征武汉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已经整整奋战50天,累计收治93位患者,治愈出院72人。

“看到第一批广东医疗队返程回家,突然无比想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来武汉这么久了。”唐恬恬说,那天晚上自己抱着护士长哭了很久,这是她来武汉以后第一次将积压许久的情绪释放出来。

“那天以后,我的工作状态反而更好了。”唐恬恬说,作为呼吸科出身的医生,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坚持到最后的准备。“总有人要留下来打扫战场,我们都很有信心,很快就能见到胜利的曙光了。”

医疗队合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介绍,目前病区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他们的新冠肺炎方面的病情基本好转,大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但由于患者本身患有的基础疾病复杂,有恶性肿瘤、脑瘫、精神疾病等症状患者,不能及时出院,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我们的护理工作量还是很大,对重症患者一对一特级护理,一个班次下来,护士们往往筋疲力尽。前段时间武汉气温骤升,在隔离病房里穿上防护服非常闷热,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许可慰说,不过,他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后方也为队员们寄来了短袖。

许可慰表示,中央把最高水平的国家队留下来,就是要保证在武汉保留高水平重症救治力量。越到最后,救治难度会越大。医疗队将会继续坚守,竭尽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战斗到最后。(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