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通讯员 黎鸣
防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广州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24日、25日,广州在接连两天里分别报告了4例、9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分别占当天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80.0%、81.8%。广州市政府新闻办25日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还显示:未来一周入境航班约180个,入境旅客将超过30000人。
面对防疫一线人手不足的情况,广州市荔湾区法院响应号召,紧急抽调四名干警参与到协助入境旅客转运工作,为境外到穗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汇总、实时汇报、协助转运等。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本报记者一探究竟——
24小时轮班上阵,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广州市荔湾区法院审管办的何杰才、政治部的杨帆是本次被抽调到参与转运工作的其中两位干警。面对境外疫情输入的严峻形势,他们24小时排班轮番上阵,分别与医护人员、民警、司机组成4人小组,他们就是这个小组的小组长,也就是“车长”。用他们的话来说,“有时可能排班到白天,有时可能排班到晚上,半夜两三点就要起来赶往机场也是很平常的。”
为了避免遇到上下班高峰或突发情况可能造成的交通拥堵,他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在与同组成员在固定地点汇合后,再坐专车前往白云机场。
到达机场后,经过测温后进入指定区间,从穿防护服、洗手衣、戴N95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整套下来前后得花上十多分钟,期间还需要同事之间互相帮忙。看着镜子前“全副武装”的自己,何杰才不禁感叹医护人员的辛苦:“平时都是在电视机里看到,当真的穿上防护服的一刻才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不易。”
有时用手机翻译软件跟老外沟通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何杰才和伙伴们来到机场指定的防控等候区,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他们会为下机申报前往广州市荔湾区的境外旅客进行登记、测温和指引工作,并负责安排大巴将其运往指定的隔离酒店。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刚开始,何杰才总显得有些不习惯——会感到呼吸不顺畅,特别闷热。有时说话不小心把气息喷到面罩上,还会让镜片起上一层雾,影响了视野。
“刚穿上防护服,浑身不是滋味,配发的防护服感觉小了点,捂着好闷气,因没有经验,口罩绳容易脱落,虽然热一点,但一定要绑紧点,努力做好各种防护。”杨帆说。
偶尔,在负责转运的旅客中有外国人的身影,这时他们会边借着手机翻译软件边进行沟通,有时还会遇到情绪激动不愿意配合的旅客,他们总会在一旁耐心劝说,细心安抚旅客情绪。
“对于这些长途跋涉的旅客我们要多一点理解和包容。”何杰才说,“很多旅客刚下机都显得比较疲惫,再加上测温、登记等一系列步骤,部分旅客归家心切,有些听到要隔离后甚至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所以我们尽可能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在等候大巴的过程中,杨帆和小伙伴们还会为部分饥饿的旅客送去事先准备好的糕点和饮用水。有时感到口渴,他们也只能先忍着,只有等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后才能喝上一口水。
结束夜班“过了时间有点难以入睡”
当负责转运的大巴到达后,他们一一把旅客引导上车,车内人员之间要间隔就座。当把旅客运送到指定的隔离酒店后,他们与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再次对旅客进行测温和信息确认后,他们的“车长”工作才算告一段落。随后,他们来到酒店一个专门收集防护服的房间,这里会对防护服进行消毒和装袋工作。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解开身上厚重的防护服,期间必须要注意避免皮肤与防护服表面接触,这个过程比穿防护服还要更花时间。当脱去防护服后,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沾湿了。
“一天的‘车长’工作下来,感觉很累但很充实。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也有可能随着疫情的发展和人员安排有所调整,都需要我们严阵以待。”何杰才说。
结束夜班已经凌晨4点了,此时的杨帆还没有睡意:“过了时间有点难以入睡,到现在还不困,脑袋里一幕幕都是这一天工作的场景。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生活依然美好。”
这是一线防疫工作者日常战“疫”的一天。(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