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办公”如何保护眼睛健康?专家来支招!
2020-03-26 13:19 羊城晚报•羊城派
30多岁眼健康状况差,全民科学防蓝光要趁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上网课”、“云办公”成为2020年初最火的生活方式,但超长时间的电子屏蓝光接触对年轻人的眼睛或产生较大影响。刚刚,汤臣倍健联合广东省营养学会正式发布《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出炉,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解读国民眼健康状况(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发现五成居民黄斑色素密度在0.53以下,而玩手机看电子屏是罪魁祸首。

据悉,此份报告是汤臣倍健发布的第9份健康报告,其基于“健康快车营养中国行”大型公益项目在全国开展的黄斑色素密度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2019年,汤臣倍健为超过1万名居民提供了科学检测,其中,8488名成年居民参与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524名(29.7%)、女性5964名(70.3%)。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样本数量最大的调查研究。

图/新华社

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是衡量黄斑色素水平的重要指标,密度越高对保护视网膜越有利。根据报告,将MPOD值转换为0-100分,即得到“防蓝光”指数(黄斑色素密度指数)得分。报告显示, 80岁以上黄斑色素密度最低,符合年龄规律。但出乎意料的是,31-40岁人群紧追其后,甚至低于50—80岁年龄段人群。防蓝光指数得分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报告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样本人群黄斑色素密度最大值是1.06,最小值是0.05,中位数是0.53,即五成居民黄斑色素密度在0.53以下。黄斑色素密度是衡量视网膜黄斑色素含量的指标(密度值越高即黄斑色素含量越高),研究表明,黄斑色素可以选择性吸收短波长的蓝光、作为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来保护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MPOD)越高越有利于其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黄斑色素密度较低者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的风险更高。


就此,专家表示,31-40岁年龄段黄斑色素密度低下的表现,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及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等生活方式有关。此外,报告针对居民膳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的食物每周超过3次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水平明显高于每周摄入小于或等于3次者。


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建议,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定时闭目休息和放松,同时可通过佩戴防蓝光眼镜、给电子产品贴防蓝光保护膜等方式有效防蓝光。另一方面,护眼也可从“吃”上下功夫,通过合理膳食,亦或是针对性地摄入如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色苷等营养素,从而帮助维护黄斑色素密度,为眼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 羊晚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陈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