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放大招,广州城市治水“白云模式”受到表彰推广
2020-03-17 21:2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白云区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予以表彰激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兵
通讯员 赵雪峰

广州“六脉皆通海”,素有“岭南水乡”的美誉;同时,这也给城市治水带来了新的课题。

尤其是广州市白云区,是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白云水系在广州水系中地位凸显:流溪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区并汇入珠江西航道;白云区还是广州水源地,是广州水生态安全体系的最后一道屏障。“广州治水看白云”,成为普遍共识。

今年2月,广州白云区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并予以表彰激励。一系列河湖治理的“白云模式”,成为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治水经验。

广州市白云湖全景

“白云模式”,成功之处在哪里?

1.立规矩以成方圆:河长领治,各方联动

广州是全国较早探索实施河长制的地区,白云区作为广州治水的主战场,率先推动“河长制”化为“河长治”。先后发布四道总河长令,重点聚焦黑臭水体剿灭、网格化治水、水岸同治等关键环节颁布军令状。

白云区创新设置了流域河长,形成了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完整的治水体系。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各级河长巡河92570人次,巡河18296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的四圈半,上报问题19445宗。

同时,健全问题处置机制,查找各类水污染违法线索,并利用“广州河长APP”“农污巡检APP”“排水巡检APP”等智慧平台,及时发现上报问题。

河长吹哨,部门报到。“镇街呼叫,有呼必应”的机制,联合起水务、工信、生态环境、城管、农业、住建等职能部门支持解决,河湖警长制还把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打出河湖长+河湖警长的“组合拳”,建立起省、市、区、镇(街)四级人大监督联动工作机制。

流溪河白云段米岗村段景色秀丽

2.清源头以濯清流:重拳治污,铁腕拆违

源清则流清,水环境问题的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白云区采取了三项举措治理“散乱污”:一是清拆违建、贯通河岸,按计划拆除了侵占河道1.1万平方米的人和置业广场24栋别墅这块“硬骨头”,近三年拆除侵占河湖违建250万平方米;二是从严治理乱采溢挖,划定河砂采区红线,249条河道全面严禁采挖河砂,2017年起以来共清理取缔违法砂石堆场69个,清理面积44.57万平方米,清运砂石73万立方米;三是长抓不懈、靶向治污,协同推进“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通过这一“手术刀式”治理手段锁定污染源,做到“精准打击、靶向灭源”。

白云区重点对石井河、珠江西航道流域内22条城中村进行整治

3.强基建以固根本:立足长远,补强短板

近三年来,白云区重点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的状况。一是做大污水处理“心脏”,现有5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再加快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达到150万吨/日,三年来处理能力增长近四倍;二是做强污水处理“大动脉”,近三年来全区累计建成污水管网4989公里,四批80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已基本完成,69个城中村和12个农村污水查漏补缺正在稳步推进;三是示范推进碧道建设,完成河涌沿河违建整治后立即规划建设碧道,一年内完成建设高标准碧道179公里,沙坑涌大源支流5公里碧道内配套设置了两座文化广场,打造成为集河道防洪、休闲娱乐、人文熏陶为一体的亲水平台体系。

广州市白云区沙坑涌实景

4.严法纪以壮震慑:强化执纪,从严执法

白云区用严明的纪律打造出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同时用严格的法律武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力营造出“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愿污染”的社会氛围。

近三年来,白云区对179名治水不利的各级河长、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河湖警长制率先设置48名河道警长,把基层片区民警纳入辖区的河湖管理工作中,河湖警长结合日常警务工作,对违法排污行为纠正、整治,并对涉及违法犯罪人员无缝对接快速查办。

近三年来,全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26次,对3130宗违法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开出罚款8366.61万元,追缴水资源费20.06万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1619宗,向公安部门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0宗,移送涉嫌刑事案件5宗,抓捕犯罪嫌疑人24名,形成“以法护水,依法治水”的新局面。

广州市白云区不断加强流溪河保护工作

5.重改革以强牵引:改革创新,注入动力

白云区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开拓治水新局面。首先,创新了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全区现已完成河道划界208条计661.47公里,其中10条设置省市河长湖长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任务已完成并公告,湖泊已划界1个,完成率100%。

其次,用活技术创新手段。“互联网+河长制”推进“掌上治水”,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PC端、APP端、微信端、电话端、门户网站”五位一体的监管平台,构建了“12345”式河长管理架构。河涌管理中心自动量化河长履职绩效评价、预警提示履职薄弱点、直观展示上下级履职详情等。

最后,深化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广州市大力推进公共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工作,2019年以来,完成了中心城区48个重点区域和195条主干道周边排水设施的加强性清疏,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水平,白云区率先完成设施移交和实施专业化管理。

“白云模式”,带来显著治水成效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白云区逐渐形成了以河湖长制为纲、各项具体机制为网的工作体系。广州市、白云区在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治理工作方面,获得了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的充分肯定。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第九指导组督导调研后对白云区河湖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白云模式”已经打造出非常明显的治水成效。

治理后的广州市白云区沙坑涌

全域河湖水质明显改善。2019年,位于白云区的珠江西航道国家考核的鸦岗断面,从2018年的劣Ⅴ类水到2019年稳定达到Ⅳ类水,水质提升两个类别,氨氮污染物同比削减了64%,白云区占比大幅降低79%。流溪河进入广州城区的河口断面2019年底已上升到Ⅲ类水质,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与实施河湖长制前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下降94%、总磷浓度下降53%,溶解氧浓度提升141%。白云区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全区河涌水质持续提升。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白云区污水处理能力在2020年3月底将达到150万吨,较2016年翻了一番;全区48个城中村全部基本实现清污分流,118个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查漏补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也将按计划在2020年完成60%。由此,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170多公里河涌“碧道”建成,土地价值明显提高,城乡环境焕然一新。

治理后的白云区石井河引来大量白鹭

全社会参与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河湖长制不断延伸丰富,志愿服务队、民间护水队49队合计382人,党员干部4808多人参与认领河湖。违法排污举报形成有奖机制,并开辟微信、热线投诉通道,公开接受群众的建议和监督。钟落潭环流溪河马拉松赛、桃花雅集等活动将治水护水推向品牌化的高度。监督。钟落潭环流溪河马拉松赛、桃花雅集等活动将治水护水推向品牌化的高度。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广东省河长办首次公布的全省2018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中,广州获得“优秀”等次。广州还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水环境改善先进城市代表发言,获评“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

2019年广州市统计局民调结果显示,市民对于“建设美丽宜居花城”的各项工作,成效最为显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白云区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第一个登上中国政府网站的案例。棠景沙涌揭盖复涌、大源村碧道示范点建设、石井河水质好转引来白鹭等成为典型案例。

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引领、科学施策、群众路线、奖优罚劣、法治思维,“白云模式”给治水攻坚带来了具有推广意义的经验,也将还给人们一片绿水青山。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采访对象提供

责编 | 施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