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通讯员 魏星 李婷芳 赵俊 侯可可
与武汉共进退
叙述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雷神山医院队员 冼燕林
在结束了武大中南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救治任务后,我们积极请战,集体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强烈要求继续战斗,与武汉共进退,早日战胜疫情,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
作为白衣战士,最光荣的使命就是上战场!得知进驻的是重症病区时,我知道,决战关键时刻到了!除了激动,还有信心。进入战场之前,我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呼吸机、ECMO、CRRT相关知识加强学习,在战场上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前在ICU工作的时候,提得最多的是预见性护理。就是在上班接管病人的时候,对病人病情要了解,包括既往史,然后通过病情及现有治疗进行评估,患者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我该怎么应对,做到心里有数,一旦出现病情变化不至于措手不及。
比如患者既往有心衰病史,就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就要想着如何避免心衰发作(掌握诱发心衰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衰,一旦发生了心衰我该怎么处理(掌握处理原则,告知医生、强心、利尿、扩管等),需要用到的药物摆放位置、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等,都会在脑海里闪过,这样才能做到稳中求胜。
重症监护病区救治是危重病人生的希望,也是家属的希望。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在这里把生的希望变成现实。
谢谢广州,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
叙述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雷神山医院队员 胡惠敏
今天是我转战雷神山重症医学科的第一天。怀着忐忑的心情,一切按部就班,穿戴好防护用物,在护长的带领下,我进入了病房。
一个陌生的地方,却是熟悉的环境: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RRT机、ECMO机、推注泵、输液泵、降温机等等,摆放在床边,这就是我熟悉的战场!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从事护理工作10余年的我,深深爱着我的岗位,更清楚地知道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我们医疗队接手了雷神山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我就更应该充分地发挥所长。
病房里几个病情比较轻的病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不麻烦我们。
记得有一位阿姨看到我防护服上写着广州时,她很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我有很多家人也是在广州生活的,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我安慰道:“这本是我们的职责,你们的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一位婆婆不想吃饭,想吃面包,但是我们没有,在给她解释的时候,对面床的小姐姐和爷爷听到了,主动把他们的面包拿出来给那位婆婆,还说不够还有,都可以给她。
这里的护士和医生看到我们,都主动地跟我打招呼,说:“有你们的帮忙真好,我们有机会可以休息一下了,谢谢你们远道而来!”
这就是我们继续战斗的地方,有着熟悉的环境和热情的人们,没有明媚的忧伤,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医者仁心,质朴语言,我们一起加油,樱花已盛开,胜利在望。
雷神山,一座震惊世界的“山”
叙述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雷神山医院队员 黄达豪
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雷神山,在我眼前的这一座震惊世界的“山”就是用时12天建成的雷神山,看见眼前的一切,我由衷地佩服这些几乎用生命在建筑的工人们,向你们致敬!
我们穿好防护服进入到ICU病房,见到了我的带教老师莹姐,她很耐心地指导着我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开始交接班,我很快便进入工作状态。
所管的26床女病人,交班时得知患者尿量早上8时至今只有约300ml,由于恶心和头晕,午餐和晚餐均未进食,在泌尿外科工作五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不太对劲,立马询问病人详细情况。
得知病人因头晕不适而无法自行起身小便的原因后,我以泌尿专业的角度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后,病人终于排出约300ml小便。大概到了凌晨12点,她已经可以进食一个面包和约200ml的温开水了,状态慢慢在恢复,我也稍稍放心。
在和莹姐交谈中得知,莹姐和我一样,都是90后,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的护士,她的丈夫也是中南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
在疫情初期,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俩就搬出来住在外面,直到2月14日,他们接到了来自雷神山ICU上班的命令后,医院就给他们安排了酒店住宿。
我问她多久没回家了?多久没见到孩子了?她略带无奈地说:“偶尔送点生活物资到小区门口,可以看看家人和孩子,但不能进去”。我想,这大概就是千千万万湖北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典型缩影吧,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在疫情面前,我们定会不畏艰辛,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抗疫虽不易,但现在前行的每一步,都会成为以后为之骄傲、自豪的回忆。
倾其温暖,只愿您呼吸顺畅
叙述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雷神山医院队员 周远远
阳光下的午后,随着迎面的春风,感受到武汉的气候格外干燥。这一天正式开启了我进入雷神山重症监护室的工作。
透过朦朦胧胧的眼罩和面屏,看到的是心电监护的各项数据,呼吸机和血透机上的各种参数,还有数十台的微泵治疗仪。来到床边交接班后,我顿时被各种数据包围,深呼吸后快速理清各种数据的指标,告诉自己要心中有数、谨慎细腻。
我分管18和30床,正在核对医嘱和査看出入量时,发现18床阿姨呼吸急促伴频咳,指尖血氧饱和度显示92%,我立即协助她侧卧位,给予拍背,鼓励她咳嗽,将痰吐出来,接着给她吸上雾化,此刻心电监护仪上指尖血氧饱和度已显示100%,患者转危为安,我也松了口气。
下班时,18床的阿姨双手竖起大拇指,30床昏迷患者生命体征各项参数都稳定,汗湿的打底手术服来不及干又湿透了,忘记了汗水和饥渴,忘记了不适感,病人的肯定已消灭了所有的疲惫。此刻,我只想说:我们不是逆行的英雄,我们愿倾其温暖,只愿您呼吸顺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