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靠谱吗?我们是否会和病毒共存?感染病专家这样说
2020-03-16 21: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专家:如果不去控制好传染源,而是让人们通过感染而获得群体免疫的应对方式,“相当于我们又倒退了几十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实习生 郭思琦 

随着中国境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迅速增加,境外输入成为了各国共同面对的“考题”。据媒体报道,有国家提出将通过让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建立“群体免疫”的策略来应对。

“群体免疫策略”靠谱吗?当病毒未退,疫苗未出时,我们该如何安全地应对?带着这些疑问,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 


3月1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戴着口罩行走在英格兰银行附近。新华社发

【谈群体免疫】 

风险太高,太不可控 

蔡卫平指出,群体免疫是指当易感的群体对某一种病原体有免疫(不会感染的免疫反应),并达到一定的程度,疾病缺乏了传播的链条,流行自然就会终止。

一般来说,群体感染的比例达到70%左右,传播链条就会被阻断。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即使当疫苗接种达不到100%时,也就是说个别人没有接种疫苗,但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获得了免疫力,病毒即使感染到了个别人,也不至于导致疾病大流行。”

蔡卫平表示,群体免疫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做法,在没有疫苗之前人类使用过,“类似于自然界里的优胜劣汰。”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疫苗还不发达的时候,有很多传染病是没有疫苗的,在当时流行的一些致死率不高的传染病,比如腮腺炎、水痘发生后,有的人会带着孩子去患腮腺炎或水痘人的家中,“故意”感染,从而获得免疫力。

“70年代之前,很多致死率不高的病毒性传染病,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免疫。”蔡卫平说。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疫苗被研发出来,一些病毒性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疫苗预防肯定比自然状态下感染预防安全性要高得多,因为是可控的。”

蔡卫平指出,就算是减毒疫苗,其毒性也会被降至非常低,对人体的伤害也会非常低,即使疫苗接种会出现极个别的异常反应,其风险也相对较低。

蔡卫平表示,疫苗是最安全的预防策略,还可以实现人为调整,比如流感,可以通过预判下一年流行的亚型,从而接种相应的疫苗。

“从来没有人用一种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的病毒性疾病,去通过自然感染而产生群体免疫。这样的风险太高了,太不可控了。”蔡卫平严肃地说,以英国为例,如果按照70%的人感染能使得流行终止,那么有着6600万人口的英国,就得有4600万人被感染,假如以1%的病死率来计算,就有近50万的人会死于这一疾病。

“如果一个疾病导致一个国家50万人死亡,不亚于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此外,想要达到70%的人群感染率不是那么容易,如果达不到,群体免疫就是一句空话。

控制传染源才是最好办法

从另一层面来说,通过所谓的“群体免疫”也并不一定能获得终身免疫力。

蔡卫平表示,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相似,都是RNA病毒,其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很高,它不一定像水痘和麻疹那样能够让人获得终身免疫。

“今年感染了产生的抗体,明年还管不管用,现在还并不清楚。”

他指出,如果不去控制好传染源,而是让人们通过感染而获得群体免疫的应对方式,“相当于我们又倒退了几十年。现在已经不用这样的方式去预防传染病了。特别是在疫情初期,还可控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才是最好的办法。” 

【谈与病毒共存】

按照既往规律,病毒的毒性会减弱

如果暂时消灭不了病毒,人们能否安全地与病毒共存?蔡卫平表示,按照自然界进化规律,病毒如果需要长期和宿主共存,其致病力度会逐渐减弱。

“新型冠状病毒如果要存活下去,它的毒性会减弱,病死率也不会像一开始那么高,感染的症状也会相对较轻,所以也不需要过多忧虑。”

蔡卫平表示,研制出疫苗,让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实现保护,是最理想的状态。

“当然,如果没有疫苗或特效药,病毒大规模(除了流感病毒)连续流行的也相对较少,而且这一两年,人们因为新冠肺炎提升了防护意识,再次大流行的可能性会降低。”

那么,口罩还需要戴多久呢?对此,蔡卫平表示,在露天、空旷的地方,或是人与人之间距离较远时,其实并不需要时刻戴着口罩,但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医院尤其是发热门诊时,一定要戴口罩。 

【谈防境外输入】

真实的健康申报非常重要

蔡卫平表示,当前国内再发生大范围流行的风险较低,主要还是以防境外输入为主。

防控输入病例,各入境关口是重要的环节。人们在入境时的健康申报非常重要,通过健康申报可以迅速发现病人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但前提是不能隐瞒。

他认为,如果要把新发病例为“0”看作是疫情终结,那么到今年6月疫情也未必能真正结束。但只要做好防护,尽量不近距离接触确诊患者,感染的风险其实并不大。

他表示,目前除了积极复工复产外,人们应当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应当更加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比如憋出来的心理问题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