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中国防控不力”的谬论可休矣
2020-03-13 15:17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防控疫情的努力和成效不容抹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光明与阴暗的斗争。在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之际,西方个别政客和一些媒体罔顾事实,满口胡言,不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效视而不见,反而向中国“泼脏水”,妄指中国防控不力导致疫情扩散。这种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中国防控疫情的努力和成效不容抹杀。

尽责担当:争取“机会窗口”

疫情不仅在考验人类的科学认知能力、维护健康能力,而且也在拷问人类文明,拷问其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在危难时刻为所有人遮风挡雨。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全国统筹协调,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积极参与。以极大政治勇气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最前线,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得益于中国正在采取的大规模防控行动,国际社会才争取到了一个“机会窗口”。

3月10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最后49名患者康复出院。至此,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均已休舱。应当看到,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说道,“我觉得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汉人民的情,我想让武汉人民知道,世界知道你们所做的贡献,我们正在跟世界分享你们的故事,你们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信息分享:推动“联防联控”

健康与幸福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疫情不去,稳定发展和健康幸福就无从谈起。只有全球各国团结协作才能控制疫情,而团结协作始于信息分享。

互通疫情信息是国际社会整体抗疫斗争中的重要一环。疫情一开始,中国就采取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及时通报信息,推动各国联防联控,尽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传播。中国官员和驻外使节积极主动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最新情况,坦诚回答国际媒体关心的各类问题……世卫组织指出,中方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体现的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这些负责任的做法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恐慌和歧视,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体现。

另外,中国还同世界各国开展抗疫经验分享和交流。目前中国已经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这些方案源于中国,面向世界,已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同世界各国分享交流。迄今中国已与欧盟、东盟、非盟、加共体、上合组织、南太岛国及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举行了视频会议,交流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中国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借鉴,共同提升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

同舟共济:彰显“人类道义”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态度交流互鉴,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暖心的行动,无论大小,展现的都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价值追求。中国一方面像对待本国公民一样,保障外国在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持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目前,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非盟、加共体、东盟等组织和韩国、伊朗等疫情高发或卫生体系脆弱的国家已经建立起密切的技术层面沟通机制。谭德塞总干事指出:“世卫组织一直呼吁各国领导人在公共卫生挑战面前展现足够的领导力和政治意愿,而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近日,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国也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得知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中国紧急捐赠一批检测试剂盒;伊朗疫情暴发,中国紧急捐赠一批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医疗设备,并派出专家组驰援;意大利面临医疗物资和设备短缺的困难,中国也将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国与国之间同舟共济,物资上的互通有无、情感上的患难与共,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响当当行动,早已在世界范围赢得广泛尊重,这是任何中伤、抹黑中国的伎俩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个别人再叫嚣“中国防控不力”的谬论,只会让人徒增笑耳。用科学战胜愚昧,用真相粉碎谣言,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来源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