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战疫!广州向“双胜利”冲锋
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广州迅速反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广州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截至3月10日,在过去的15天里,广州市新增确诊病例1例,连续18天疑似病例为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
疫情发生后,广州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建立起统一、高效、精准的组织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
暂停春节元宵期间市内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对进公共场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封闭管理……疫情期间,广州市党政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当机立断、令行禁止,及时作出防疫部署,握稳了精准科学施策的“方向盘”。
在疫情防控中,广州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奋勇当先、功不可没。钟南山院士积极发声、救治专家“三线”值班、广州市八院“肺炎1号方”研发使用……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州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广州、广东乃至全国战疫积极贡献了“广州力量”。
作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在这场战疫中,广州还构建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市、区、镇(街)、村居、网格五级疫情防控“各司其责”,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市民群众积极响应,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来自广州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16时,广州市累计报告的347例确诊病例中,仅余21例在院治疗,治愈率达到93.7%。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
如今,广州疫情积极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但疫情防控这根弦依然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样迫在眉睫。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和施工安全前提下,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广州新的战场。
本周,广州南沙、增城、番禺、荔湾等区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动员活动,多个重大项目在广州各区遍地开花,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为广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注入了新动力。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广州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领域复工率达100%,群众生活必需领域复工率为99.2%,“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7.6%。995个在建市“攻城拔寨”项目已有845个复工,复工率达84.9%。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广州已吹响了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冲锋号,让我们继续坚定信心、携手共进,用实际行动守望花城春暖花开,夺取更大的胜利。(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医卫之硬仗 城市之大考
全民战疫 壮哉广州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担当实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广州迅速反应、全面动员、周密部署,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数据堪称最直观的体现:自1月21日广州市报告首例确诊病例起,至3月10日,患者治愈率达93.7%。
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冲锋号已然吹响。花开羊城,新机无限!
政府统筹
近40场通气会,连续50天通报
疫情公开透明度 提高城市免疫力
1月23日,广东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从那时开始,广州便进入“战时状态”。春节聚集活动“暂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却异常忙碌。
取消春节文艺活动、发布疫情防控“1号令”、要求进出公共场所一律佩戴口罩、所有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穗康”小程序申报健康状况、在全国率先推出预约口罩服务、连续召开近40场新闻通气会……广州战疫“透明度”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指挥行动“马不停蹄”
除夕前一夜,素有“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盛名的广州,用强力手腕摁下千年商都的“暂停键”。
1月23日晚,广州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宣布即日起暂停举行包括2020“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系列活动在内的全市各类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春下基层等聚集活动。
1月24日,往年热闹纷繁的除夕,突然安静了。广州各区花市18时即提前结束,全市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场所暂停开放,广州市内地铁、公交对乘客进行体温监测……
这座城市的“暂停”背后,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灯火不熄。
1月26日,大年初二,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要求广州地区进入公共场所人员一律佩戴口罩,请市民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1月11日(含当日)后从湖北省来穗人员,从抵穗之日起14天内自我隔离观察。
1月30日,大年初六,指挥部发出第2号通告,要求全体市民和来穗人员通过“穗康”小程序主动申报登记行程及健康状况。同时,广州通过“穗康”,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预约口罩服务,缓解口罩难买问题。
2月7日,第3号通告适时发出,要求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封闭管理;抵穗人员必须当天报告;仍滞留重点疫区的人员,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解除前不得返穗;重点疫区抵穗人员须接受严格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管理。
2月2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响应。2月25日起,广州开始出现持续“零新增”报告。
新的疫情形势下,广州没有放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相继推出“暖企15条”“48条举措”等实招,确保防疫复产“两全”。
疫情公开“雷打不动”
1月28日,大年初四,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这是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的第一场新闻通气会。
此后,广州以几乎每天一场的频率,陆续请市政府、发改、工信、卫健、民政、城管、住建、公安、司法、教育、人社、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广州11区相关负责人,以及疾控中心、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广州公交、广州医科大学等相关单位,围绕社区村居防疫、企业制造业扶持政策、复工复产保障、学校防疫防控、疫情科技攻关等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至今已举办近40场。
场场聚焦热点问题,场场多家媒体直播。职能部门一把手、负责人,救治一线专家,科研战线“大咖”等一一亮相通气会,面对面坦诚回应社会关切。
2月27日,第24场新闻通气会更是将会场搬到了广州医科大学,走进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钟南山院士现场答记者问,回答了关于复工后如何防控、国际社会如何联防联控、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方面问题。随后,这场通气会还走进各区、企业、社区等地,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疫情防控最新动态传达给市民。
同样“雷打不动”的,还有广州市卫健委的“每日疫情通报”。
1月22日,广州市卫健委在官网第一时间公布了广州确诊2例的消息。自此,广州疫情数据每天公布,至今已持续50天,并逐步详细到“区”、细化到确诊病例涉及的小区或场所……
疫情之下,广州以强有力的政府统筹、以最公开的姿态展示了全民战疫的态度和透明度。(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医疗救治
治愈率超9成,定点医院零院感
医疗体系硬实力 临危不乱战疫魔
在这场硬仗中,拥有着华南最强医疗实力的广州,倾全市之力,用专业实力和高尚医德凝聚“硬核”力量,与疫魔竞速、搏斗;同时,广州派出“精兵强将”第一时间驰援湖北,为武汉和荆州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一盘棋”统一指挥
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截至3月10日2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7例,已治愈出院326例,多家定点医院患者均已“清零”。
自1月21日广州市报告首例确诊病例起,至3月10日,326名出院患者中,有全省最小的确诊病例、2个月大的女婴,也有全省年龄最大、90岁的老伯,还有数十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广州患者治愈率93.7%,重症好转率81.5%,危重症好转率52.6%——这些数字背后,是广州医疗救治力量所提供的强大支撑。
历经2003年抗击“非典”一役,广州对于传染病防控和救治已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应对体系,锻炼出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时隔17年再次遭遇新发的突发传染病,广州从容应战。
早在1月17日广东尚未出现确诊病例时,广州就启动了周密部署,对救治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疫情发生后,广州整合省市定点收治医院资源,统筹使用救治力量。此次战疫中,广州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物资等资源,统一由广州市卫健委指挥。
硬核团队守重地
作为华南医疗“重地”,广州集中了省内多家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拥有一大批医疗名家,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钟南山院士。疫情发生后,广州严格落实“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组建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实行救治专家“三线”值班制度。
与此同时,按照“分类集中、梯次分流”原则,集中收治由一线开始按梯次安排: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一线普通病例集中收治医院;广医附一院、南方医院作为一线危重症病例收治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作为儿童病例收治医院。当一线医院患者数都达到床位数的一定比例,二线医院开始“待命”,以此类推,有序扩容。
17年前,钟南山院士那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感动了无数人。战新冠,他带着他的团队,又一次冲在了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最前线。
以传染病治疗为特色、收治了广州大部分患者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早在1月20日就启动疫情应对机制,所有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该院研发的“肺炎1号方”在治疗轻症病例中疗效明显,并在全省乃至湖北推广使用。此次疫情中,该院成为了广州救治“主战场”。
“精兵强将”援前线
除了全力做好本地医疗救治保障,广州还派出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武汉和荆州,为前线抗疫贡献“广州力量”。
前方有“精兵强将”冲锋陷阵,后方有强大“智囊团”保驾护航。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地区专家多次参与武汉、荆州远程会诊,为前方救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广州把预防院内感染作为保护医护人员和战斗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截至目前,广州定点救治医院未现医务人员院内感染事件。(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
复工复产
规上制造业企业复工率99.5%
重点项目战鼓擂 早晚高峰今又至
珠三角是“中国制造”的核心地带,也是抗疫物资的主要生产地。作为珠三角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的配置中心,在这场战疫中,广州吹响了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冲锋号。
口罩生产提前马力全开
春节前夕,面对来袭汹汹的疫情,广州不少医疗物资生产厂家主动选择用不停工的方式投身战疫一线。
从腊月廿九开始,广州万福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口罩厂员工纷纷放弃休假,提前复工无条件支援抗疫。除夕夜凌晨,位于花都的保卫康劳保用品公司车间灯火通明。一批原材料到货,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口罩……
为应对口罩供应不足局面,广州市、区各部门积极应变,推出一系列应急举措,全力配合口罩厂商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1月26日,广东省发布通告,在全省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其后短短4天,广州14家口罩生产企业全部复工。此外,3家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全部复工,2家试剂盒生产企业均复工,1家防护服生产企业复工。这些,无疑为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开了一个好头。
暖企实招接连送定心丸
2月10日起,广州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缺人、缺资金、缺供应链是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
如何为企业纾难解困,确保防疫复产两不误,成为开年“大考”。为此,广州迅速出台“暖企15条”。政策出台一周内,11区、国资委、商务局、税务、金融机构真招实招纷纷落地。一系列举措,为企业送上“及时雨”“定心丸”。
与此同时,广州积极搭建企业互助平台,实行“一企一策”,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
2月18日深夜,496名云南籍务工人员乘免费专列抵达广州南站。这是节后首趟抵穗的务工人员专列。数据显示,在积极“助工”下,2月9日以来,每天有数十万人从全国各地抵达广州,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签约
连日来,广州人朋友圈里,两个“好消息”刷屏:确诊病例持续“零新增”;上下班时间塞车了。目前,广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9.5%。
机器作业轰鸣声响起,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多个区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签约。2月23日,23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黄埔,总投资超千亿元;3月9日,增城区87个项目签约、投产、动工,南沙5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签约;3月10日,荔湾区召开招商投资促进大会,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从有序复工到高效复产。日前,广州“48条举措”重磅出炉,支持汽车、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行业,预计最多可为企业减负830亿元。此外,还通过建立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00亿元。(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社区防控
人防+物防+技防,每一根“神经末梢”都在发力
群防群控绣花功 精准施策筑铁壁
众志成城,全民战疫。广州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根“神经末梢”都在发力,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要求,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动员街道、社区、园区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联防联控。
人防:联勤联动,群策群力
1月24日,除夕,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第二天,广州市越秀区就开始采用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医务人员组队的“三人小组”模式,进行入户走访,排查重点人员,落实“一人一册”健康管理办法。这也是后来在全省推广的“三人小组”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广州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据广州市政府在3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数据,广州共组建“三人小组”2000多个,实现社区全覆盖。“三人小组”正是广州第一时间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缩影。广州各社区在施行严格管控后,面对值守人员紧缺问题,街道社区干部、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机团单位党员、在职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都主动出击,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之中。
物防:新旧社区,各司其职
广州老城区内纵横交错的社区出入口成为疫情防控管理的难题;新城区里风格各异的新小区也面临整体管理水平的“大考”。
2月7日,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第3号通告,明确对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封闭管理。
为了堵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各个城区结合辖区特点精准施策。
其中,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实现多片区、分区域、分楼院管理。采用统一的物防形式,以铁马、水马进行围蔽。在值守点统一设岗亭帐篷,设置“严格小区管控”“党员先锋岗”等标识,设快递架,实现快递外卖一律无接触配送。
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则充分调动物管及业委会的力量。据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李永新介绍,疫情发生后,该协会七次发出行动倡议,编写发布住宅小区、写字楼、产业园区、高等院校、中小学五类物业业态的指引,及时对物业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提示。
技防:技术加持,数据共享
对广州人而言,这段时间出入各个场所时,被问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出示您的穗康码。”技术手段的加持,不仅减轻了基层一线人员的防控压力,也让数据在各部门间流动、共享。
2月20日,天河区率先试点上线“穗康码”电子健康通行证。天河区居民和拟返穗人员可通过“我的穗康码”模块自行填报健康信息,获取个人“穗康码”。随后,该码作为疫情期间电子健康通行证,在全市范围内互信共享使用。
与此同时,众多社区在辖区内有关机构或企业的支持下,设置了红外线测温设备,尽可能减少人工重复操作,降低感染风险。(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