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病人是(危)重症,看这个ICU老将如何破解难题
2020-03-11 17:5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杨春华所在医疗组做了一个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医护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把时间归还到病人床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图/医院提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刚刚到岗不足1个月的中山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动请战,于1月28日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奔赴武汉。

ICU老将遭遇无解难题

对于一个从事重症医学24年,曾主持组建中山一院东院ICU、又组建中山一院院本部EICU的老医生,让杨春华主任管理一个ICU游刃有余。

但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他才知道,这里的病房和想象中有差距,没办法像在广州一样开展ICU工作,且危重和重症病人超过半数。

整个呼吸七病区共76张床,60%以上是重症或危重症,不可能在病区组建一个能同时收治这么多名重症患者的ICU。

医疗队员来自18家医院不同专业,要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专业性极强、默契度极高的ICU队伍,似乎是不可完成的。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降低死亡率,这让杨春华这个ICU老兵犯了难。作为病区的治疗组组长,一名资深的重症医生如何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提高救治率,让他陷入沉思。

他说医护排班太密
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刚来武汉,大家经验不足,排班过于频密。作为一名抗击过“非典”的老将,杨春华根据经历SARS的经验,抗疫不会短期内结束或中间换防,班次过密不利于队友休息,不利于持久战和节省防护物资。

他发现并提出改善建议,后面的排班采纳了意见并不断调整,为持久战做准备。

他记得,最开始的第一个夜班1小时收了4个病人,还包括一个危重抢救,却只有3个当班医生,夜里护士也少,在军医大学习过如何处置大批伤病员的杨春华立马帮忙处理,并建议今后收治病人时机和一次性收治量,以及病人出院应进行隔离观察,以免病人出院将病毒传染他人。

呼吸七病区76张病床,60%以上是重症或危重症,相当于每天都有40多个重症和危重症。按照重症或危重症人员配置需要护士120人、医生40人,这还不包括轻症和普通患者。

况且病房没有护工和其他工人,医疗队的人手远远不够。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有高效合理的方案。

杨春华所在医疗组根据指南,做了一个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医护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把时间归还到病人床边,提高救治效果。一星期后,病死率和重症、危重症转化率均明显下降。

自1月28日晚奔赴武汉,1月30日进病房至今40余天,他们病区共诊治160余名患者,其中重症90来例,危重症20来例;重症和危重症的死亡率低于武汉市平均水平,最近已有10多天保持零死亡率。

客串心理医生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初到病房,整个病区被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气氛笼罩,每天都有病人离去。

看着空的床位,其他患者心里都会暗自猜想:“下一个是我吗?”

病房不许留陪人,患者的焦虑、孤独和无助油然而生;加之医护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具,也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病人无法安睡、饮食、情绪失控,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极其不利于康复治疗。

他们顽强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心态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心态是受大脑神经系统控制,也是大脑神经系统状态的外在表现,心态不好表明大脑指挥系统出了问题,指挥系统的崩溃就意味着失败。

在医学上,神经-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焦虑会直接影响食欲和睡眠;焦虑引起心跳加快导致肌体耗氧增加,这会直接加重缺氧。

由于一线医生的病案文书和具体医疗事物众多,作为二线医生,杨春华便对病人逐个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给他们信心。

“大叔,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平稳呼吸或深呼吸”,2-3分钟后又让他们自己看监护数据,心率下来了,氧合也改善了,再询问他们自己的感觉,都觉得舒服一些了。

杨春华鼓励他们说,这样坚持你一定能康复出院!他还告诉患者饮食和睡眠同样重要,饮食是免疫物质合成的底物来源,睡眠是肌体各种功能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对睡眠不好的患者用适当的睡眠药物以保证他们的充足休息时间;鼓励患者吃饭、病重不能吃者胃管饮食或静脉营养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杨春华说,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此次医疗工作的顺利保驾护航。(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