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战疫】德媒: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非常重要
2020-03-10 22:40 中国网
“目前,中国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疫情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

《德国之声》网站8日发表题为《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的署名文章,作者为特约专栏作家Frank Sieren,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疫情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紧张局势延续数星期后,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而在德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100例,人们也忐忑不安:消毒液和口罩已然售罄、到处出现囤购现象、多个大型活动被取消或延期,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旅游博览会——柏林国际旅游展以及莱比锡国际书展。联邦卫生部建议人们暂时放弃采用握手问候方式。但德国尚未考虑实施大范围封锁或暂停近程公共交通。因为政界人士深知,像中国那样对整个都市地区实施大范围封锁,很难在德国施行。即使是在车站、机场、购物大街、甚至餐馆里安置体温测量点,也不在考虑之列。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并不认为中国采取的措施过度,恰恰相反,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认为,中国采取了“非常务实的”系统性方案来防控疫情。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确信,"国际社会明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法,而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德国虽然有着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系统和较高的卫生标准,且德国人口密度低于有着65个百万人口城市的中国,但德国仍该严肃考虑,现在以致未来是否足以应对大规模的病毒疫情、还需扩建何种资源。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提供的数字,德国能将2.5万至5万床位转变为隔离病房;另外,德国还有约2.8万张医院床位可为重病患者提供呼吸机。这在欧洲是不错的水平。

但是,在某些地方,像人们近来在中国医院看到的那种医护人员的全身保护装备却有可能在短期内缺货。而即使不存在护理人员患病问题,德国也会比其它地方更快出现医学人手不足的问题。现在,德国政府危机处理小组计划采购更多口罩、手套和服装等医用保护装备,为此,将提高德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并“与欧洲伙伴联合”。

不过,如何以及多快实现这一计划,并不清楚。很多医用产品的产地是中国。而在该国,自需量依旧很大。艾尔沃德称,“我想,我们应向中国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速度。”他说,“越快发现病例并作隔离,我们就越能成功地抑制。”这其中也包括快速得到数据,比如飞机乘客名单、活动的参与者名单,以及地铁监控录像的视频。

为能隔离轻度感染者,像武汉那样的数天内建成的"方舱医院"也大有意义。没有严重症候的当事人可以在那里隔离治疗,无需占有重症病床或其它医疗资源。由此,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风险也会小于居家隔离。

目前,在病毒检测手段和速度方面,中国已快于西方,通常情况下,4到7小时后即可出结果。在德国,则至少需要24小时。再者,医保公司仍并非自动承担全部检测费用。即使是在旅游限制方面,与中国相比,欧洲目前也还非常犹豫。然而,局面会在瞬息间恶化,这一点,人们已经可以在意大利和韩国看到。

此外,正如此前在中国已展示的那样,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发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何其重要。在隔离状态下,中国人能够继续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系、获取信息、视频传送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忧虑、经由大量网络娱乐消费放松情绪。很多网上服务公司很快将在线课程纳入服务项目,从健身房到公共学校,应有尽有。即使是在疫情中心武汉,尽管人们现在不能亲自到门口,而是经由住宅小区的栅栏窗口接货,在线送餐、送药服务也一如既往十分顺畅。而且,患者可经由应用软件轻松延长药方期限,而无需再去看医生,从而减小了感染风险。

有一点很清楚: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洲,恐慌和歇斯底里眼下都不合适。但是,仔细想一想可以采用哪些有效又适应欧洲社会习惯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 | 中国网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