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医护日志3.9】四层橡胶手套,阻隔不了手心的温度
2020-03-09 18: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穿上“装备”,我们是战士,卸下装备,都是父母眼里没长大的孩子

文本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讲述者:李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护士

支援湖北荆州第24天,失眠已成为通病。凌晨三点的洪湖空荡寂寥,孤独得让人心痛。

我躺下许久,房间静谧得只剩床头钟“滴答”声,脑海里涌现着我们小心翼翼脱下防护服的样子、患者出院喜笑颜开的样子、疫情结束战友们热泪盈眶欣喜若狂的样子,就这样万千感慨涌上心头,突然就红了眼,我想我是想家了。

所幸最近疫情防控不断传来好消息:洪湖地区已经近十天没有新增病例,疑似病例筛查工作基本完成,疑似病例、发热病例也极大减少,出院人数不断增多,距离“告捷”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我的工作范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症病房、普通感染病房以及附近新建板房医院三处轮转。

从刚开始穿脱防护服的“笨拙”到现在,我能把穿脱的30来个步骤一气呵成,学着前辈们的模样,在一次又一次“实战”中磨练成长。

李慧的最美工作照

尽管面罩下满脸压疮,防护服下头晕头痛,胸闷,呼吸不畅,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的工作有半分懈怠,抗疫情、战病魔、救病患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患者眼中流露出的对我们的信任与依赖,更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打水、喂饭、洗脸擦身、大小便等日常护理都需要我们来完成,庆幸的是四层橡胶手套,阻隔不了手心的温度。

回想起在ICU待的最后一天,刚进病房的我被一位肖爷爷突然叫住:“李慧,你能不能过来一下”。肖爷爷希望我能给他打点温水喝药。

“全副武装”的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肖爷爷的水杯来来回回五六遍,生怕水太热烫着,又担心水太凉,喝了引起不适。顺利喂他吃完药后,肖爷爷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我的眼睛笑起来跟他亲孙女儿一样。

说着说着,他眼睛红红的然后哽咽了。管床医生告诉他,情况好转,过几天就能转回普通病房了。

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的肖爷爷,最关心的就是孙女过的好不好。疫情将他们分开,唯一连线外界的桥梁就只有那冷冰冰的,5.5寸手机屏幕了。

普通感染病房是最容易传来好消息的地方,陆陆续续有很多病人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当通知到其中一位阿姨时,她高兴的像个孩子,久违的笑容让我心里也暖洋洋的。

临走之前,阿姨跟我合影留念,她说待在密闭的几平方空间整整一个月了,马上就可以跟家人团聚了,红着眼睛,幸福却溢满了嘴角。

竖起的大拇指是肯定也是激励

“感谢你们广东医疗队的到来,欢迎大家来洪湖作客!孩子,你也很久没回家了吧,希望你们都平安回家。”家人是我的盔甲,也是我的软肋,不禁鼻子一酸。幸福大概就是,有家,有爱,有人在门口翘首以待。

“这钱你必须收下”,这是感染病房的胡爷爷跟我的一句悄悄话。起因是那天给胡爷爷送饭的时候,他告诉我最近胃口很差。

可是“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才有抵抗力。为了能早点回家和老伴见面,他问能否提供有辣椒的饭菜可以开胃。

我跟他开玩笑说到:“胡爷爷,我们是同道中人呢!”第二天我把“私藏”的辣椒酱给了他,他开心坏了,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掏出一把零散的钱给我。

胡爷爷掏钱的瞬间,像极了奶奶在世的时,偷偷给我零花钱的样子,我摁下他递钱的手,表达完谢意后匆忙离开。

等再次回到病房为他治疗的时候,胡爷爷说:“我过两天要出院了,孩子,你一定也要平安回家”。是啊,家是幸福的港湾,回家既是动力,也是责任。

夜班回来已临近中午了,跟爸爸发了张医院的图片,他秒回了我。

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守候在手机屏幕前等我报平安。穿上“装备”,我们是战士,卸下装备,都是父母眼里没长大的孩子。家,我们想要回去的那个家,正大门敞开,等待我们平安归来吧。

回酒店的路上,班车飞速行驶,我看到了马路旁成片成片绿油油的油菜花,放眼望去一片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今日的阳光是治愈系,耳机单曲循环着“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生命漫长也短暂,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